两地进行的。

    或者,许是要找另外一种虫交配才能产许多后代?听说瓜果蔬菜什么的,就有许多得杂交才产后代。

    不管如何,去峨眉南边的山里再寻一寻吧!

    只是要斟酌一下,该如何与程宁煦说。

    今儿便算了,下回再跟他如是说:因想找点蛛丝马迹,回去又翻了师父的游记。发现提到这虫子的那页,后头过了几篇,又提了一回。不过这回是在峨眉南边的山里,大概?

    额,让她好好估算一下,至少得五六百里吧?

    打定主意,便问问,“不知阿煦是作何打算的?”

    “我本想待此事成,再禀与父皇。如今虽不能扩大养殖,却也仍不失为一个好民生。只是信上写的也不甚详细,等他们从南边回来,再做打算吧。算算日子,他们如今只怕已在路上了。”

    钟灵点头,心想,此事宜早不宜迟。明儿她便去大皇子府说翻了游记的事儿吧!

    便先自请告辞了。这少年可是大忙人,不好耽搁他时间。

    楼下嘎婆与大伯母已同刘老二商定好了。刘老二当场便预付了一月的定金,先每日送半板鱼糕过来。若是卖得好,日后再酌情添些。

    钟灵三人收了银子,留了票据,便回家去了。

    家中一干妇人正等着呢!见三人神色,便知事情已办妥,一时都振奋不已。

    又与她们细说了聚鲜楼定的量,与明后两日要去的另几家店,和这宅子里的安排。

    谁知第二日中午,几人才到城内这宅子来,便见了门外徘徊的聚鲜楼伙计。说是他们今儿一大早送过去的鱼糕,已经卖完了,问可还有。

    这都是前一天下午现做了,叫留在那宅子里的下人,次日一大早送过去的,现在哪儿还有?

    那伙计无法,只得跑回去问了他们刘掌柜。回来说,今儿多做些,明儿要两板。这几日正新鲜,点的人多,过了头几日再看看情况,是减为一板还是半板。

    没办法,谁叫大皇子都说了滋味好,还要送一份给皇上尝尝呢?

    那还不得都来尝尝啊!一尝,果然味道鲜美!搁汤里鲜得掉眉毛,蒸出来入口即化,烧出来又是另一番风味。

    等回过神来,待要再点一份时,早卖完了!抢到的、没抢到的,都想着明儿还得赶早。

    到了下午,城中其他酒楼得了信儿,还不等钟灵他们上门推销去,就已有人找上了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