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还有个叫碗砣的,初见看不到食物,就看着蒸锅里面蒸个无数只空碗。

    其实实则不然,那碗坨的食物全部在碗底,抹的跟饭碗一个形状,眼神不好的还当真看不出来里面有吃食。

    栾平安继续讲解。

    “碗砣也是我们陕北特色风味小吃。旁的地方你都是找不到的。做法是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

    其色浅灰,食时切片,状若柳叶。调拌汤汁用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此为秋冬美食,可独食,亦可下酒。”

    我发现在陕北这个地方,百姓们特别会用主食做成各种各样的特色小菜。

    之前在我们旁处,主食就是主食,粮食就剩粮食。吃主食时必须要佐以菜色。到了这陕北境地,风格反然不同。

    就如同刚才我们见到的钱钱饭,火烧,黑愣愣,洋芋擦擦,碗托,这都是用各式各样的主食做出来的花式小吃。

    栾平安还为我介绍了一种主食做的小吃,名叫抿节。

    栾平安说,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节音儿化,所以也写作“抿尖”。

    抿节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麦磨合而成的杂面,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特制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成一寸来长的小节,呈扭曲状。食时,将抿节下锅煮熟,浇以素汤,汤内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黄、芝麻、辣酱、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带一股豆香味。此乃陕北面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点之品种。

    看来,这陕北当真是面食之乡,百姓们纷纷长了一双巧手,能将这些面食煎炒烹炸上锅蒸,做出千百种不同的样子来。

    我们两个人最后买的是陕北大烩菜。

    据说,这是陕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风味,虽然此菜源与内蒙,但是随着在陕北的落地生根加进去了许多陕北独特的风味,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我和栾平安将整个集市从头逛到尾,不知买了多少他们这边特色的吃食,每个人双手提着,抱着满满的一大堆吃屎回到羊肉摊位上。

    栾平安连忙把这些东西在每个桌子上摆开,然后经历的推荐起自己家乡的特色来!

    郝大兴简直激动得老泪纵横。

    “自打出了阴山簿,终于过上好日子喽!”

    阴山簿的众弟子们掰着手指头算,除了我和严七崖这种刚刚进入阴山还不足一年的新人,剩下的像栾平安,郝大兴这一批人大多数都已经进入阴山簿十几年。

    张大哥也忍不住感慨道。

    “要不怎么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们在这阴山簿辛辛苦苦十几年,放心吧,过不了多久好日子就会到的。”

    也的确是如此,前一阵子在我们阴山不刚刚举办了丹鼎司的考核。除了国金刚以外,通过的剩下三个人全部出自于我们阴山簿。

    而明年就是符箓司的考核,两年之后就到了珎墓司考核的时间。据说,每年通入三司考核的弟子们,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我们阴山。

    倘若如果可以通过这三司的考核,那可当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那么之前遭受过再多的辛苦,也都是值得的。

    我们所有人坐在羊肉汤摊位前,好好的,大快朵颐的饱餐了这一顿,然后套上马车继续赶路。

    只需要最后一天的脚力,我们就可以到达任务的目的地,林水原。

    林水原是栾平安生他养他的地方。据说,林水原是整个陕北大地上最富庶的一片平原。

    而栾平安的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