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暖和起来,宋宸想着去年收集的水稻种子应该能种了,宋宸知道水稻其实是要经历两个阶段种植的,先要在田里培育秧苗,等到稻苗长到八九公分的时候才能进行插秧种植,这也是后世书上常见的农民在田里弯腰插秧的场景。

    不过在这之前,还需要先把地给整出来,正好稻种也需要先泡着,等发芽了才能育苗,时间倒是不耽误。

    不过翻地的工具又是大问题,收集的稻种差不多都可以种三亩地了,工兵铲加一个柄变成铲子和锄头都还能凑合着用,不过光靠宋宸一个人想把三亩地给翻出来,估计腰都会给弄断了。

    不过还好暂时把秧田翻出来就行,后面慢慢来也还行,农具还是要想办法弄出来,虽然没有金属的,硬木打造的也能凑合着用,还要畜力也要想办法,如果今年种植成功的话,明年肯定会大规模种植,到时候几十亩地…………想想都恐怖。

    整地先得把地给翻过来,然后再细耕一边,最后还要把地给盖平了,才算是一块合格的田,宋宸还是按照自己的记忆准备和公输联手做几个简单的农具,犁这玩意现在还不着急,不过像锄头这种还是需要的,还有部落里的肩胛骨,稍微打磨一下就是好用的铲子。

    盖平还得弄把钉耙,这个稍微好弄一点,拿一块硬木砍一个耙子的形状出来,然后加个柄就能用,虽然简陋了些,但暂时能用就行,先解决燃煤之急再说。

    工具虽然简单,但宋宸和公输两个人做了一上午才做出来两把骨铲,两把木耙子,不过宋宸找到一截漂亮的弯木,稍微修了一下,一把有模有样的锄头就弄出来了,直接翻地可能还不行,但是后面用来细耕再合适不过来。

    其实宋宸最想做的还是后世那种四齿钉耙,翻地最不过了,不过没有合适的木头,还好宋宸找了个两齿的,倒是和后世历史书上的耒耜差不多,效率虽然慢一点,但有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