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宸接下来就要把脑袋里的各种小玩意给“套现”出来,蓑衣,篮子,这些小玩意虽然平时看起来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要用的时候还真不能没有。

    宋宸和公输分工行动,公输负责在部落里编篮子,有了斗笠的经验做几个篮子话不是很难,稍微有点难度就是要做的更深一点,虽然拿细的藤条也能做出差不多的,但是实用性上面终究还是差了点。

    部落里的箩筐就是用藤条编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发脆,一不小心就会断开,宋宸当然知道解决办法,把做好的箩筐放在桐油里面泡泡就好,著名的藤甲军的藤甲就是这么做出来的,不过桐油很显然是不可能有的。

    既然没有办法改进,换材料也是好办法,竹子做的篮子,箩筐不用怎么养护也能非常的耐用,就算是塑料制品高度普及的现代,竹制的各种篮子在乡村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个好的竹篮子用个十来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宋宸就带着两个俘虏,北一和北二,起名字实在是太过困难,宋宸只能随便对付对付了,三人去砍一些茅草回来,现在部落周围还找不到其他材料,稻草还要等水稻成熟才有,只能先用茅草了。

    茅草比较好找,小河旁边有不少,而且长的还都非常不错,用来做蓑衣再合适不过了。

    柴刀留给公输用来剖竹子,宋宸只能拿工兵铲凑合着了,北一和北二更惨,只能拿着石刀来砍,不过茅草还算好砍,虽然直接砍不断,但是掰断以后用石刀剌一下就行。

    大家的效率也非常不错,一会儿就弄了一大捆,这么多应该也够今天实验用的了,多了用不完反而是个浪费,反正离的也近,缺了就来砍,也方便的很。

    公输现在所做的篮子是跟后世的已经比较相似了,反正宋宸是把自己记忆中的仔细描述给了公输,完全一模一样可能有点困难,但是还原个七八分还是没有问题的。

    大概的形状跟一口锅倒是差不多,这样最下面就不用再箍个圈了,第一次嘛,还是挑简单的来比较好。

    宋宸带着北一、北二回到部落的时候,公输第一个实验品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正在做最后的收口工作,就是将排列好的竹篾格子箍成一口锅,宋宸也不会具体的方法,这还是公输自己琢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