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开战的同时,我会兼顾以战养战,用不了多久时间,我北伐所折损的元气便可恢复过来。第二,于这期间,我还会加强选才任能,把漠北这片荒芜之地给经营起来。等到我翅膀硬了的时候,即使不入朝堂,也有地方可以立足了。

    “只要做好了以上两项,戚某我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戚景的语气说得极为真诚,没有半点做作的样子。

    凭陆博轩对他的多年了解,判定这话必定为真。

    但,他还是有点不太敢信。

    戚将军乃是出了名忠义之士,素倡大义为先,怎么可以去行自立为王的事呢?

    “大义为先?呵呵,在此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少丞他做出了点拨,我这才醍醐灌顶发现了不对!”

    “若奉行大义,我的家人就有可能身陷险境,你说,到底有何好处?她们又没犯下什么过错,凭什么沦为大义的牺牲品?所以,完全说不通!我经营漠北,并不是想自立为王,而是想相仿琼州,为自己以及家人们谋一个可行的退路。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说白了,乃是无奈之举。

    再直白一点说,就是被庙堂给逼的。

    质子游戏,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政坛博弈,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搭上全家人的性命。不做相应的自保,怎么能行呢?

    而经营漠北,就是一条可行之策。

    可是,漠北这么大,如何才能经营地好呢?感觉,难如登天!

    戚将军觉得,其实不然!

    前面有车,其后有辙,相仿琼州不就行了?

    要知道,琼州早初时并不比这漠北强上多少,现在,还不是发展繁荣了。

    可是,咱缺人才呀?

    那能叫事吗?

    凭自己和少丞铁打的关系,什么样的高级人才求索不来?况且,彼此现在即将成为亲家关系,他怎么可能袖手旁观而不相助呢?

    总的来看,可行。

    戚景是释然了,可陆博轩却陷入到了纠结之中。

    “为了自保而坐拥一方?莫不是,我大奉朝的制度出了什么问题,要不然,一个个的忠臣良将怎么都去想着铺设退路呢?”

    “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凝聚力可言?”

    陆博轩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改将视角投向了政治制度。

    可是,他思来想去,依旧没能寻出此疾的病根。

    先帝是个道德明君,这一点毋容置疑;而今上虽然自大,但也没施什么负面的暴.政,按照道理上说,这样的政通人和,君臣关系应该更加软化才对。

    可是,为什么会越闹越僵呢?

    很不合情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