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锡爵的玉音也理所当然的被细致分析,虽然都低着头没看到天子颜色,但朱翊钧的语气是带着些欣喜的:

    “卿之奏言,甚当。人资性不同,禀赋成于天,学问成于人,虽有睿哲之资,未有不教而能成者。朕的子孙,是要想好如何教育才好。”

    有了这句话,洛亲王定下储位并出阁读书这件事算是板上钉钉。虽然皇帝的话中留了点尾巴,但朝臣俱以为大事定矣——包括张四维在内。

    王锡爵给张四维留了空子,张四维必须把事儿圆上。于是次日,张四维等政事堂大臣联名奏本《恭请宸断册立东宫以重国本事》就到了朱翊钧案头。

    “窃惟国本,系于元良,主器莫若嫡子。今请宸断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庙、重社稷也。......自万历七年,元子洛亲王诞生诏告天下六年于兹矣。今麟趾螽斯,方兴未艾,正名定分,宜在于兹。”

    “查得祖宗故事,宣宗以宣德三年立英宗为皇太子,时年二岁;宪宗以成化十一年立孝宗为皇太子,时年六岁;孝宗以弘治五年立武宗为皇太子,尚未周岁也——盖冢岁升储,所以明统业之重.....”

    “洛亲王克类岐嶷,夙成中外,臣民属心已久......及兹册立礼仪,允宜修举.......早建储位以慰亿兆人之望,以固千万世之基......至于出阁讲学及朝贺等......”

    朱翊钧览奏后微微一笑,将奏章装在袖子里,摆驾坤宁宫。庄皇后生了一女二子后,在后宫的地位如同珠穆朗玛峰——比李太后当年以侧妃身份生了龙子的地位还要高许多,毕竟她还占一个“嫡”位,除非朱翊钧脑抽要废后,否则没人敢在她面前说话大声。

    经过多年磨合,这两口子如今也算是琴瑟和鸣。朱翊钧做事讲究,庄皇后也没有专宠之心——犯不上,第二个儿子出生后,皇后的地位已经上了双保险,皇帝再怎么花心,这母仪天下的地位也都是铁打铜浇的。

    见皇帝来了,庄皇后高兴道:“今日已安排郑昭仪和李婕妤两个侍寝,陛下怎么到臣妾这里来了?”

    朱翊钧哈哈一乐道:“朕今天不过去了。晚上咱两口子说说话,不干别的。”

    庄皇后听了脸红,啐一口道:“谁稀罕陛下干别的不成?今日臣妾月信来,也不能侍寝。”

    朱翊钧乐不可支,调笑道:“唉,婚前月信拦路虎,婚后月信救世主——朕早算好日子了,过来就是要歇一天。倒是你想得复杂,咱两个就不能吃口素的?”

    庄皇后脸越发红了,不再搭理朱翊钧,扭头吩咐身边女官道:“给皇上做个开水白菜,再拌个苦瓜——”那女官憋着笑下去安排不提。

    如今这医疗条件虽然比朱翊钧穿越过来的时候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朱翊钧仍然非常注意养生,大油、重盐、高糖的食物基本不碰,隔三差五就要吃几顿素食,因此后宫也都挖空心思给他做清淡菜肴。当然,因为他还年轻,这蛋白质摄入也很注意。

    两人用过晚膳,朱翊钧将张四维请立东宫的题本给皇后看了。庄静嘉眼睛亮晶晶的,笑问道:“这话憋在臣妾肚子里也好几年,您这是要下旨吗?”

    朱翊钧笑道:“嗯。旨意是要下的。但不能这么痛快。朕打算让宗人府出头,建一个皇室小学校——让灏儿跟宗室、勋贵和重臣的孩子一起念书。嗯,主要是想给他一个与同龄人交流的环境。”

    说完笑笑道:“朕登基的第二年,曾提议母后选些伴当陪着朕一起读书,被母后否了。虽然朕照样英明神武,但不能觉得这子孙后代都肖朕一般儿睿智天成。嗯,环境很重要,交流也很重要,否则未来皇帝都跟着太监、女人和老夫子接触,这性格很难健全。”

    庄静嘉与朱翊钧多年耳鬓厮磨,对他的思路也多些理解,但听了还是捏把汗道:“若有那良莠不齐的,可别带坏了孩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