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

    万历十六年春三月十六,圣驾自京师起行。此次南巡,为免地方迎驾靡费,大部分行程在运河。

    万历四年漕运改海,朝廷继续保留运河衙门协调各地维护运河畅通,并改钞关税为地方税,允许沿河各省收过河钱。因船运加上钞关之费后仍远低于陆路,因此没有了漕运功能的运河繁荣依旧。运河所在地的地方官无保漕之责,而有关税之惠,立成天下第一等的肥缺。

    过了年,政事堂即将钧旨下达,将皇帝南巡的大致路线和时间通知各省。随后皇帝也专为此事下旨,要求各地不得大兴土木,擅建行宫,靡费民力。

    因南巡经过皇后家乡苏州,故李太后就没有与皇后相争这陪伴的机会。而皇后在侧,朱翊钧也不好意思带太多妃嫔,只能由皇后选了几个老实巴交的伴驾。

    陈太后本来要凑热闹,奈何入春之后咳嗽不断,身体难以支撑,只好陪着李太后在京师守家。太子已经十一岁,身体康健,此次也得以伴驾南巡。

    有大臣劝谏皇帝留太子监国以备不测,被朱翊钧大骂一通后,再无杂音出来。至于伴驾大臣,与皇帝第一次北巡塞罕坝时不同,此次除罗万化等少数几个留守之外,总理大臣与尚书近乎全员出动。

    此时皇帝已经登基十六年,对朝廷和天下的掌控力远超其列祖列宗,因此此番出巡仅调万余禁军伴驾护卫,并加一等卫国侯戚继光为南巡扈护大臣,统帅伴驾兵将。

    如此一来,皇帝、臣工、护卫以及服侍他们的各色人等,整个队伍轻松超过一万八千人——这些人吃马喂的,才是皇帝出巡花费的大头,毕竟这些人吃穿住行不能凑乎。

    浩浩荡荡的,船队绵延二十余里。为皇帝安保万全,运河北段全部封锁以加快御舟行进速度——第一站即设在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