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闲强多了。”

    听到这话,赵云山眼露欣慰,感慨说道:“如果你这次能够改邪归正,咱们那一千五百两银子,也算是买教训了。儿子,你看看,正因为咱们没权没势,县太爷的一个小妾娘家弟弟就敢欺负咱们家。

    若你是秀才,他就不敢。只要你想读书,那我就供你读书。咱们家的户籍,现在都迁到了云阳县,你从头开始,好好读书,说不定真的能够考上功名。”

    杨氏听到儿子和丈夫的谈话,眼睛红肿,抹抹眼泪,“当家的,咱们儿子可算是浪子回头了。远坚,你好好读,好好教,挣钱多少无所谓,只要你正干,我和你爹都向着你。”

    赵远坚更加坚定了要继续读书的想法,点了点头,“爹,娘,你们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

    就这样,赵远坚死皮赖脸在附近的一家蒙学馆,以一个月一两银子的酬劳,得到了一个给孩子启蒙的活。相比较其他秀才夫子一个月能有三两银子,他只有一两银子,的确很少。

    不过,赵远坚知道父亲很满意,那就够了。

    这样,他可以有一两银子的酬劳,还能从母亲那边骗钱,出去跟友人玩玩。王家绸缎庄的东家的一个孙子在这里读书启蒙,赵远坚非常用心巴结王家小公子,小公子的功课很好,还跟王家读书的二少爷成为忘年交。

    这王家非常自然投桃报李,的确给赵家胭脂铺介绍生意。

    赵云山家的生意,比往日好了一些,马上到过年了,涂脸的香膏和头油,还有胭脂水粉,销售旺季,因此,赵云山当机立断,进更多的货。

    开始的一个月只能赚十两左右,现在一个月居然能赚将近三十两银子,跟在青山县差不多。

    赵云山也没想到,他们一家居然这么快就在云阳县站稳脚跟。

    赵云山一家的情况,不管是赵志光,还是孙广元,只要他们回来,必然过来跟赵老太一家说说,让赵老太心里有数。

    四姓村家家户户都有蒜黄,种植方法,也是赵灵芝分享给村民的。很多人种植地早,一入冬,蒜黄就长成了,割了拿到县城卖,新鲜的蔬菜,顿时成为县城最受欢迎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