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虽然郭诵负责荥阳郡内部曲的训练,但与郡内各家大族的联系一直都由鲁胜负责。

    “郭督护,老夫已经将事情处理妥当,各家同意调出半数的部曲归荥阳军调动,剩下的也都联合起来一同守卫荥阳郡。”

    所谓的世家都是经过几代传承的大族,他们自然清楚战祸的危害。

    兵伐之下,无论多么大的家族,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避开战乱的冲击。只有联合成一股力量,方能保全各自的利益。

    故此,在鲁胜的游说下,那些世家大族选择相信李峻,相信了李峻所统辖的荥阳军。

    离狐,属兖州济阴郡,位于兖州治廪丘的西南,是一座不大的县城,其北是濮水,与濮阳隔水相望。

    此刻,兖州刺史苟晞正站在并不太高的土城墙上,目光望着濮水以北的方向,神情焦急却也是一筹莫展。

    原本,苟晞所领的八千兵马意图由离狐渡濮水,再经文石津过大河,与濮阳军一同攻击汲郡的朝歌。

    朝歌乃是邺城兵马的粮草所在地,也是陆机所领十万大军的大本营。

    若是此举得逞,必将打乱司马颖的全部计划,并使其整个军需陷入困境之中。

    然而,清河郡公师藩的突然发难,不仅让聚集在濮阳的兖州军全部退进濮阳城,就连想要增援濮阳的苟晞也在羯胡骑兵的冲击下,败守在了离狐县城。

    羯胡,尚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只是匈奴族的一个部落,是本朝入塞匈奴十九种之一的羌渠。

    羯人是游牧民族,本就善骑射,又因是胡人,常年以奴隶之身遭受官府与富户的欺压。

    故此,石勒所领的羯胡骑兵无比憎恨汉人,冲杀起来更是尤为凶悍。

    苟晞的八千兵马多为步卒,兵骑不过一二百骑,根本无法与机动性强且拼杀悍戾的羯胡骑兵相抗衡。

    即便是苟晞想要列阵相迎,军卒们也抵挡不住羯胡骑兵,三五次的冲击便让整个阵型难以支撑下去。

    无奈之下,苟晞只能守在离狐城中,等待战局的转变。

    因为事发突然,离狐县内的百姓没有想到战祸来的如此急,根本没有时间逃离,更谈不上组织起抵抗的力量。

    因此,当苟晞的兵马退守到离狐城后,县城周边的村落遭到了劫掠与杀戮。

    那是一种惨绝人寰的屠杀,而苟晞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站在城头上,看着那些村庄消失在滚滚的浓烟中。

    此时此刻,苟晞想不通。

    东海王司马越为什么要龟缩在濮阳城中?近三万的兵马就那样地躲在城中,为何不敢一战呢?

    望着城外依旧持续的杀戮,苟晞深吸了一口气,浓重的双眉几乎拧到了一起。

    他是兖州刺史,也便是整个兖州的主官。在他治下的百姓如此地被屠杀,这是一种耻辱。

    苟晞不愿将这份耻辱继续下去,他决定拼死一战。即便是剩下一兵一卒,也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懦夫。

    然而,石勒的做法就是在逼出苟晞。

    自从上一次从荥阳逃回清河郡后,匐勒便与汲桑一起领兵跟随了公师藩。得到公师藩的赏识后,他的姓氏被赐为了石氏,名字也便由匐勒改为了石勒。

    杀人是一个手段。

    石勒想借此震慑离狐城的官兵,让他们从内心中惧怕羯人。

    另外,他也知晓离狐城是座小城池,城中的家户不多,存粮无法让城中的军卒支撑多久。

    故此,石勒在抢夺粮食,也是在坚壁清野。

    他要将离狐城孤立起来,断绝城里的一切粮源,使之成为一座死城。

    若是不想饿死,那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