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慈悲心,竟敢允许部下军卒临阵退缩?

    通常,在两军对阵中,一方只要有超过几十人的后退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为将者如果不能及时制止,整支队伍就会军心大乱,随之而来的溃败也将成为必然。

    可是,司马越发现那些步骑的退缩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军卒,整个荥阳军依旧在有序地列阵拼杀,将士们的杀敌士气反倒是愈战愈勇。

    “曹司马,你可见到那些步骑军了吗?”

    司马越抬手向前方指去,问向守在自己身侧的军司马曹馥。

    曹馥,沛国谯郡人,前朝名将曹洪的幼子。初为本朝的尚书右仆射,后入东海王府任军司一职,忠心辅佐东海王司马越。

    曹馥虽不是上阵杀敌的武将,但也并非是个纯粹的文臣。他终究是曹魏血脉,善于谋略之中也多少知晓些兵论。

    “明公,属下也注意到了,那些人似乎就是负责救助伤兵的。”

    曹馥如此说也仅仅是猜测,他并未听说哪支军队中会设置这样的兵种。

    “啊...?”

    司马越闻言,先是一愣,继而又疑惑地问道:“军中何时设有这样的兵职了,咱们的军中也有吗?”

    军司者,即为军师,为军府主要僚属,佐主帅统带军队,负有匡正监察主帅之责。

    “明公,当下朝廷各处兵马中并无此举。”

    曹馥既然身为军司,必然清楚军中的职能结构,他不仅知道濮阳军中没有这样的兵职,就是其他的军中也是没有的。

    “另外,属下发现他们并非是固定某些人,只是由近而成,再交替轮换,待护送完毕后各自归队。”

    其实,曹馥早就注意到荥阳军的这一情况,他一直在观察伤员的移动,也因此发现了这些细节。

    “明公,他们好像只救荥阳军的人,并不理会咱们这边的伤兵。”

    曹馥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心中难免有了几分不满。

    “呵...那是自然。”

    司马越不在意地应了一声,继而又似自语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与咱们的军卒没有袍泽情义,自然就不会管你死活了。”

    司马越的话出自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世人常用来形容战友情义的“袍泽”二字,也便是出自于此。

    何为袍泽?

    袍泽就是在沙场上可以托付性命,脊背相靠共同迎敌的人。

    这是一种情义,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信念。

    正是拥有这种共同的信念,整支军队里的人才能够互相交托性命,毫无保留地信任彼此,这就是袍泽兄弟。

    多数时候,将士们踏上征途后就成为了无依无靠的人,父母兄弟、姊妹爱人,都只能存在思念当中。就连能否活着归还故里,都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军卒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杀戮,这让他们本就怅然的心理上又充满了恐惧与绝望,从而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形成一种非常大的压力。

    若是这种压力无法向人诉说,一直在持续地增强,最终会在军营中爆发“营啸”,进而会导致整支军队的自相残杀与溃散。

    然而,若是军营中有了袍泽之情,这种压力就会在男人间的交流中化解,更能因为共有的压力而形成一种特殊情谊,一种超越生死的感情。

    如此之下,袍泽情让战争不仅仅是为了谁而战,更多的时候则是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