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也曾带着逃出城的百姓攻击过仇池军,他心里对王育倒是有几分欣赏。

    邱武见李峻问及王主簿,略有尴尬地说道:“大将军,我等是跟着王主薄一起逃来这里的,他说跟着武威军才能活,他...他被分在贵字营。”

    江霸并不知晓王育,但听说是分在了风字营,赶忙命道:“去,让冷贵带王育来见大将军。”

    不多时,王育被带到了泰字营,一脸羞惭地站在了李峻的面前。

    李峻笑着起身,拍了拍王育的肩膀,问道:“王主簿为何到了汉中不来寻我?偏偏要跑到定武军中当个新卒呀?”

    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因常参机要,总领府事,必定要具备过人的才能。

    王育曾任京兆郡主簿,李峻相信他不是个庸庸之辈,通过上一次的事情,觉得他也是一个有胆识有血性的人。

    王育见李峻如此问,长躬执礼道:“王育辜负了大将军所望,没能将长安百姓带出困境,却只身逃了出来,实不敢再面对大将军。”

    李峻望着王育,看着他自责且无奈地神情,摇头笑了笑,说道:“王育,你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剩下的并非是你所能掌控的,无需有自责之心。”

    王育苦笑地点了点头,继而迟疑地问道:“大将军,您当初为何不愿留住长安城?若有武威军在,百姓之苦亦可免呀!”

    李峻没有回答,只是笑望着王育。

    片刻,王育了然地苦笑道:“我出身贫寒,虽是任过主簿一职,却也入不得关中门阀之眼,他们不在意我,更也不会在意雍州的穷苦百姓。”

    李峻明白王育的话意,他是在说贾疋那些人。贾疋代表的是关陇贵族,只会关心门阀贵族的利益,不会在意百姓的死活。

    李峻没有回应王育的感慨,而是问道:“王育,你带了多少人到汉中?还能带出多少人?”

    王育一怔,忙回道:“此次随我逃到汉中的有两百余户,有一千多人,若大将军允许,王育还可返回长安,带更多人到汉中。”

    李峻略做思忖,转头对江霸道:“你将各营秦雍两地的人挑选出来,我要建一支雍州军,一支敢为秦雍百姓挣命的兵马。”

    说罢,李峻转头望向王育,问道:“若让你领雍州军,你日后可敢为百姓挣命?”

    王育退后一步,曲膝跪在李峻面前,直身高声道:“王育虽不才,却也敢领大将军令,王育定会领雍秦子弟跟随大将军,为百姓们谋一条生路来。”

    “好...好...”

    李峻赞许地点了点头,上前扶起了王育,继续道:“我命你为雍武将军,随王将军一同操练雍州军,练好后便入武威军部,由你领兵。”

    自古以来,雍秦两地的民风彪悍,多出勇猛之人,实属出强兵的好地方。

    在关陇一带,李峻不可能依靠贾疋等人,他要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关中兵马。

    在未来,李峻与贾疋所代表的门阀必定会发生冲突,因为那是最根本的利益之争,是无法调和的。

    因此,李峻要用王育,用他来寻求雍秦底层百姓的支持,获得最基本的民心,让他们来替自己打碎关陇门阀的壁垒,进而获得可期的利益。

    众人正在商谈雍州军的事宜,却见一匹快马从军营大门处疾驰而来。

    “报大将军,张景与王瑚二位将军随吕朗将军一同出子午谷,正向平西城而来。”

    快马来至泰字营门前,翻身下马的军卒一边跑,口中一边大声地禀报着。

    “哦...他们出子午道啦!”李峻笑着与江霸对望了一眼。

    江霸亦是笑道:“大将军,那就说明杨茂搜的仇池军被杀光了,咱们倒是少了一份心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