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了雍州境内的兵马,除了安排一部分兵力驻守长安城外,其余的兵马则由他亲自率领进入了盩厔县。

    贾疋想要由此袭击五丈原处刘曜的大营,随后从骆谷道进入汉中,与武威军合兵一处抗击汉国军。

    至于长安城乃至整个雍州的安危,贾疋觉得只要自己领兵离开,南阳王司马保必定会命人占据相关要隘,雍州的一些其他势力也必然会选择投靠司马保。

    如此一来,长安之地会形成一个临时的兵力整体,有助于对天子的守护,虽然天子只是一个傀儡,但司马保应该会暂时护住他,不会让长安城再次沦陷。

    另外,如果自己偷袭刘曜军得手,必然会搅乱眼下的相持之态,司马保也必然会趁乱出兵,毕竟汉国军也是秦州的最大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贾疋并不在意这短暂的利益得失,刘沈说得对,只要武威军在梁州,只要解决掉进犯的汉国军,雍州还是自己的,李峻也会再一次帮自己夺回雍州。

    渡过渭水后,贾疋将一万五千兵马分为两队,一部分驻守在盩厔县进入洛谷的山口,自己则领七千兵马向西,朝着刘曜军大营奔袭而去。然而,当贾疋领兵行至盩厔县西的辛庄时,迎面便看到了纵马杀来的彭天护。

    彭天护,安定卢水胡人,出身安定彭氏,安定卢水胡中的世袭酋豪彭荡仲之子。

    之前,贾疋司安定太守一职时,因为雍州刺史丁绰的诬陷,为南阳王司马模所不容,司马模派军司谢班讨伐贾疋,贾疋遂逃奔安定郡内的卢水河上游。

    卢水河由北向南流经安定郡,上游则为各胡的聚居地,而彭天护的父亲彭荡仲正是安定卢水胡中的酋豪。

    因此,贾疋和彭荡仲等胡酋结为兄弟,利用他们的兵力反攻谢班,同时也在梁州武威军的增援下剿杀了谢班与丁绰,迫使当时的南阳王司马模任命贾疋为雍州刺史,方才平息了此事。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彭荡仲投靠了汉国政权。

    贾疋为了防止境内的胡人配合汉国军生乱,遂不顾兄弟结义之情,领兵征讨以彭荡仲为首的卢水胡人,最终在一次围剿中杀死了彭荡仲。

    在那次的围剿中,彭荡仲的长子彭天护得以逃生,一直隐匿于秦州境内。当汉国刘曜领兵杀至雍州后,彭天护纠集族中近万余人投奔了刘曜,并随汉国军一同攻向了长安城。

    彭天护不在意什么高官厚禄,也不在乎什么大晋天子,他就是要杀光雍州军,杀死雍州刺史贾疋,为死去的父亲与族人报仇。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句话很适合此刻的彭天护。

    然而,见到彭天护的贾疋却并非如此,他的心中没有仇,杀彭荡仲是为了大义,是为了雍州的安稳,更是不想将汉人的疆土落到反叛的匈奴人手中。

    两军相遇,没有过多的怒骂与正义之词,彭天护领兵便杀了上来,而贾疋则与身边的众将一起迎上前,双方的军卒就此厮杀在了一起。

    此刻,彭天护所带的兵力不足三千人,与贾疋的七千雍州军相比要弱了许多。故此,卢水胡军拼杀得很惨烈,他们几番被围,却又几番突围后再次地返身杀回。

    如此反复后,彭天护带来的兵马折损大半,在战力不支的情况下,他不得不领兵向西退走。

    如今,贾疋与彭氏以及卢水胡人成为了死敌,曾经的情义早已荡然无存,所以也就没有了顾及,领兵追杀了上去。

    贾疋想要斩草除根,彻底为雍州了解这一隐患。

    葫芦谷位于五丈原东,临近武功县。

    葫芦谷的地势有些奇特,东端两山间的入口处狭窄,仅有两马并骑的宽度,而过了山口后,地势则开阔起来,即便是驻留万人也是绰绰有余。西端的出口则通往五丈原方向,虽说山路的宽度有所收缩,却也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