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是小弟无情,那敏儿一家怎会脱离死地呢?又怎么会将素未谋面的外甥女护在府中衣食无忧呢,更别说将敏儿的夫婿安排在府衙中任职了。

    这不是姐弟情深,又会是什么呢?

    不过,李茱还是希望弟弟能为她撑一下腰。

    因为在郑家受气的已不仅是她一人,就连小女儿郑灵芸也受到了牵连。

    初听翠烟口中的话,李茱满心失落,脸上尽显难意。

    然而,当她听到两千铁骑时,嘴角露出了苦涩的笑,眼眶也红了起来。

    李茱明白了弟弟的心意,尊敬不是施舍来的,也不是李峻到郑家去几次,她就能重拾往日的主母之威。

    小弟是在等一个机会,也可能是在创造一个机会。

    在某一时刻,小弟会让郑家人知道只有她李茱才能救郑家,只有依靠她李茱才能让郑家的利益得存。

    想到此处,李茱从怀中掏出一支金簪递给翠烟,说道:“翠烟姑娘,多谢你了。烦劳你告诉二郎,就说姐姐知道了。”

    翠烟慌乱将李茱的手推了回去,屈膝道:“这可使不得,您是郑夫人,更是咱们李家的二娘子。翠烟只是一个婢子,怎敢收您的东西。要是被我家姑娘知晓了,婢子是要受罚的。”

    翠烟的一句“李家的二娘子”,终于让李茱强忍的泪水流了下来。

    原本,李茱在荥阳没有娘家人,无论受了怎样的气,她都要忍着,也无处可诉。

    即便是郑敏儿已然到了生死边缘,她这个做母亲的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可眼下,李茱在荥阳城中有了娘家人,而且还是最有权势的娘家人。

    那日,统领数万荥阳军,威风八面的郭诵送敏儿见她时,跪地喊的一声姨母,让整个郑府都震惊不已。

    有了这样的娘家人,她要担心什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回去的路上,一直都耿耿于怀的郑豫阴沉着脸。

    沉默了半晌,他问向李茱:“适才,那个丫鬟说的两千铁骑是怎么回事呀?”

    “呵呵...”李茱淡笑了一声,随口应道:“没什么,不过是我们姐弟间的一句戏言。”

    说完,李茱不再开口,将头望向了车外。

    岳山,位于荥阳城北,大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南岸,属黄土丘陵地貌。

    原本,早期的大河并不经过荥阳,在岁月的变迁中,大河经过多次改道,才从荥阳城东北的岳山脚下流向大海。

    大河之水从黄土高原汹涌而来,原本湍急的水势,因地貌的改变而在岳山处形成了分界。急促的水流变为平缓,河面也开阔了许多。

    正是有了河水的风平浪静,岳山脚下成为了修建渡口的天然之所,也便有了如今的玉门渡。

    玉门渡毗邻虎牢关,一关一渡相辅相成,既是安定时期商贸枢纽,也是战乱纷起时的军事要冲。

    当下,虽说朝局动荡不宁,各地也是战乱频发,但司州境内并没有起什么大的兵祸,荥阳郡也因此显得较为安稳。

    此刻,作为水运中枢的玉门渡口依旧是人来车往,热闹繁忙。

    河面上一艘艘船依次排列,或是等待靠岸装卸,或是准备扬帆远行。

    更有那满载货物的船只刚刚抵达,正鼓起风帆,穿梭在水面开阔却拥挤不堪的河道中,想要早些寻个靠岸的机会。

    码头上也是热闹至极,大量的货物正沿岸堆放,等待着搬装上船或是车马运走。

    由此,也让码头边顺着河流衍生出一条长达数里的集市。

    玲琅满目的各式商品都售卖于集市里,游逛于其中的人群更是川流不息,摩肩接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