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新年到了,不至于空手而归。

    汉人是向来都在逆境中无比坚韧的一个民族,千百年来,不管遭受怎样的经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们就不会放弃希望。

    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任何遭难都打倒不了他们,像是一根根不屈的野草,无论被践踏多少次,等春天到来的时候,都会顽强地从土里钻出来,仰望着春天的朝阳,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年关将至,过个好年。

    ......

    ......

    马车驶离洛阳,没人知道,这辆车里的人,是将他们从水火中拯救出来的人。

    洛阳到济南的距离并不算近,五百多公里,换算成汉朝的里,就是大概一千二百里,并不算一个特别短的路程。

    车辆行驶速度每小时大概四五公里,其实也就比人步行稍微快一点点,每天行程在10个小时以上,差不多每天的路程就是四五十公里,约十一二天就能到济南。

    不过这只是理论时间,毕竟汉朝的道路不太好走,而且年月不太平,路上很容易遇到事情耽搁,所以实际上应该在十五天之内可以到达,刚好到济南的时候,就差不多是过年的时候了。

    其实这个时间也不是不能加快。

    陈暮会骑马,蒲阴是在中山国,那里靠近北方草原,如果选择用战马全速疾驰的话,估计也就三四天,但那样做成本会比较大,中途要换马,在不用那么急的情况下,还是老老实实慢走就行。

    刘备把典韦派过来当护卫,之所以确定这次要去济南过年,是到了年底,各州郡都要把文件传给中央,做一些事物上的收尾工作。

    这属于年底的考察制度,看看刘备这个太守做得称不称职。

    趁着这个机会,刘备每次来都会写信,陈暮也会回信,这样来往交流,反而十分频繁。

    陈暮也把他回去的路线给了刘备。

    从司隶出来后,到穿过魏郡和阳平郡,抵达平原郡后,继续向东走,就能抵达济南郡的历城县,也就是后世的济南市,刘备会在那里等他。

    魏郡和阳平郡的治安其实已经好了很多,毕竟冀州已经被皇甫嵩平定,剩下的就是安定,治理民生。

    一路上各郡处于修养阶段,不过毕竟是冬天,北方下起了鹅毛大雪,沿途家家户户炊烟少得可怜,很多乡村里的人家房屋破败,人烟稀少。

    大灾之后,民生已经十分凋零,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慢慢恢复过来。

    到第六日,车队穿过了魏郡,抵达了阳平郡的元城。

    陈暮正在马车里看书。

    这次出来,从鸿都馆借了不少书籍在路上看,反正也没事做,纯当打发时间。

    马车经过他改装过,趁着他可以指挥宋典毕岚的时候,让工匠帮忙制作了大量弹簧安装在车上做避震器。

    其实古代也有避震器,叫做“伏兔”,但总归是不如弹簧好用。马车上装一块木板,木板上固定大量弹簧,再将车厢和木板连接起来,有点类似于床垫,避震效果比“伏兔”强很多。

    车辆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陈暮以为是到了饭点该休息找地方吃饭了,于是掀开车窗帘,问典韦道:“良弼,是到县城了吗?”

    典韦笑呵呵地道:“到了,议郎,快下车吧。”

    陈暮在车窗里看了眼外面,这里是个小山坡上,明显不是县城。

    典韦在搞什么?

    陈暮拉上窗帘,心中胡思乱想。

    这厮不会是张闿吧。

    不对啊,《三国志》里记载典韦忠心耿耿来着,不是张闿那样的小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