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远的地方。

    .......

    ......

    十二月初,就是一个月一次的朝议。

    汉朝的官僚体系其实并不需要皇帝天天跟官员们开会。

    因为在天子之下?    还有好几个小朝会。

    天下的事情都汇聚到尚书台?    再由尚书台转到三公九卿?    三公有开府仪的权力,就自己开内部小会议,然后尚书台与三公九卿的属官协同处理某件事情。

    比如刺史调查到某个地方的太守有问题,于是汇报上来,那么就由三公、御史府、尚书台三方出人前去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再商议如何处置。

    所以实际上天子要管的事情除了大事以外,普通的小事基本不需要管,因此除了临时朝议以外,每个月的固定朝议,就是各部门例行汇报工作,以及商议一些其它事项。

    比如今天的朝会,就是主要讨论这个月国家发生的大事,然后是月底祭祀事宜,以及马上就要到来的新年大朝会的事项。

    汉灵帝高坐玉堂殿之上,自从玉堂殿有地暖之后,他就把朝议地点改在了这里。

    三公九卿分列而坐。

    尚书令、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同样有席位,称为三独坐。

    只是到了东汉以后,御史大夫改称为大司空,御史台就由御史中丞执掌,所以三独坐现在变成了两独坐。

    汉灵帝坐在主位上,看到陈暮低眉顺目地坐在左手边最下手末席,位于司隶校尉张忠左侧。

    “陛下,上月御史台查颍川太守王怀贪赃枉法,查永昌太守吴顺横征暴敛,查......此上述六人,皆与御史府、尚书台核对,调查俱已明细,确认无误。”

    第一个汇报工作的是司徒许相,实际上此时的三公空有地位,已经没有实权。但名义上来说,两千石的事情还是归三公汇报。

    汉灵帝点点头:“既然确认无误,那就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

    许相坐下去。

    接着又是何进,曹嵩,张温等人汇报工作。

    等他们说完之后,终于轮到刘焉。

    太常为九卿之首,刘焉坐在前排,对汉灵帝说道:“陛下,腊日将近,今年一岁平安,应于南郊迎百神,做辟雍之礼。”

    汉灵帝答道:“正应如此。”

    “迎百神之日,应当大赦天下,休戈止兵,莫起争端。”

    刘焉又说道。

    汉灵帝略微犹豫:“朕今年春已经大赦过一次,且辽东尚未平,恐怕不宜罢兵。”

    “辽东之事,就先放在一边,大赦天下还是要的。”

    刘焉坚持,这是一个掌管礼仪的太常最后的底线,不然礼法何在?

    “那便依太常卿。”

    汉灵帝其实有点心疼钱,每一次大赦天下,就意味着少了很多缣赎钱,不过又想今年风调雨顺,税收了不少,便觉得无所谓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

    宗正刘虞站了出来。

    “何事?”

    汉灵帝问道。

    刘虞认真说道:“如今海内平息,天下稳定。太子之位却空悬已久,帝子辩已十二,我为宗正,有劝进成全宗室礼法之责,因请陛下早日册立太子,置之左右,与图天下事,以系万民之心。”

    他这话说完,汉灵帝脸色就僵住,身后的张让赵忠等人面面相觑,有些惴惴不安,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汉灵帝的脸色。

    后宫宦官宫女谁不知道,因为史侯(刘辩)行为轻佻,没有帝王威严,而董侯(刘协)端庄稳重,深得陛下喜欢,因此陛下有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