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景象早就变了。

    远的不说说近的?    原光禄勋刘宽,乃高祖十五世孙,城阳王之苗裔,出身自弘农刘氏。

    弘农刘氏虽比不得袁家和杨家四世三公,却也是顶尖名门。

    刘宽历任桓帝灵帝两朝,两次出任太尉,他的父亲刘崎亦是顺帝时期的司徒,一门父子二公,门生故吏真正的遍布天下,不比袁杨二家差多少。

    可刘宽一死,他的门生故吏也差不多被天子清理得差不多。

    还有袁家和杨家,连袁隗都被罢免,可见现在的时代是真的变了,世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父死子替,孙承祖业,一代一代地保持家族兴盛不衰。

    荀和笑着说道:“本初,你可知道,我等依附于大将军,便是在替史侯造势,等待史侯登基之日,便是大将军掌权之时?”

    袁绍小心翼翼地看了四周,低声道:“公舒先生,我自然明白这一点,但在室外,怕是不宜这般说。”

    荀和摆摆手道:“无妨,这里没有外人。你是我看好之人,到了那一日,便是......”

    “那一日?”

    袁绍一头雾水,哪一日啊?

    荀和含笑道:“当然是诛杀宦官之日了,大将军手下,也就只有你能带兵与大将军一同杀入皇宫。”

    这话不算犯忌讳,因为在历史上何进的这些幕僚就经常撺掇他带兵进宫铲除宦官。

    比如中平五年,盖勋就提出建议“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若共并力诛嬖幸,然后征拔英俊,以兴汉室,功遂身退,岂不快乎!”

    还有袁绍刘虞陈琳等人,也在同年向何进提出过类似的建议。

    这可都是汉灵帝还没死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可见何进身边的这帮人,早就统一了战线,对宦官集团有所谋划。

    只是当时汉灵帝还没死,何进没那胆子,等汉灵帝死了,何进一直犹豫不决,再加上何皇后向何进替宦官求情,导致功败垂成了而已。

    “只希望这一日能早日到来吧。”

    袁绍眼神当中似有光。

    荀和含笑道:“如今大将军麾下可用之才还是太少,明年我会建议大将军多征辟人才,以图大事。”

    袁绍点点头:“诛杀宦官,确实只恨人少,可惜我等无法募兵。”

    “还是得等待时机呀。”

    荀和目光闪烁。

    后年。

    大功告成之日,就在后年!

    ......

    ......

    “此事,就拜托给尚书令了。”

    “尹晋、史玉因愤杀人,况其家人愿出重金缣赎,自然要从轻发落。”

    “尚书令深明大义,老夫十分敬佩,以后尚书令要是有用得着老夫的地方,尽管开口,我必不会推辞,今日天色已晚,老夫就先走了。”

    “呵呵,那我送送老大人。”

    送走了许相,厅堂屏风后面,荀彧一身清香地走出来,眉头紧皱。

    陈暮笑道:“文若,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荀彧带了丝丝不满地道:“彧学到了官官相护,学到了狼狈为奸,看到了官场的黑暗。”

    刚送走了一个许相,可在许相之前,还有丁宫张驯樊陵等人,要么是为了自己犯事的门生故吏求情,希望陈暮别在这次审查中罢黜他们,要么是帮忙求官,为自家子侄谋条前程。

    除了少数难办的事让陈暮打了太极推辞了以外,大部分举手之劳的事情都同意了,亲眼见到这种官场利益纠葛,让荀彧觉得很不舒服。

    “怎么,不高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