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一双眼睛,早已经被泪水浸透,模糊了视野。

    恍然间,扑鼻的肉香传来。

    附近麻木的人像是一下子活了过来,双眸露出贪婪的神色,循着肉香找了过去,却是一扇木门内,有人熬煮着一锅汤。

    见有人闯进来,肉汤主人拿着刀红着眼睛,恶狠狠地道:“滚,这是我用我儿子换来的。”

    所有人都看到那汤里上下翻滚着惨白的小儿手臂与大腿,人油花漂浮在水面上,肉香四溢,甚至有半个头颅随着翻滚的开水上下起伏,两只眼睛空洞洞地,森然地看着他们。

    易子相食!

    刘备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在他有限的记忆里,也就记得《左传》《史记》中有记载,如楚伐宋,“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还有三家分晋,韩、魏、赵把晋哀公围在了晋阳一年多,“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除此之外,隐约还记得桓帝时,河内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易子相食。

    但不管是从史书里看到这些,还是听闻桓帝时的那场灾难,都是冰冷的几个文字而已,又如何有亲眼见到来得更加令人震撼人心。

    直到此时此刻,刘备才明白,从洛阳被迁移走的百姓,日子过得到底有多艰难。

    或者说,他们已经连牲口都不如,连野草都比不了。

    牲口至少有人喂,野草还能生根发芽。

    “大哥,大哥。”

    关羽轻轻地推了一下他,将刘备惊醒过来。

    “啊?”

    刘备有些茫然地看了他一眼,直到此时才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该走了。”

    关羽小声提醒。

    “哦。”

    刘备想夹马腹催促的卢离开,却发现腿在颤抖,已经动弹不得。

    还是关羽在的卢臀上拍了一下,才让马匹继续前行。

    可出了下邽很久,刘备都忘了那两幕。

    如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如跗骨之蛆,挥之不去.......

    ......

    ......

    徐荣怎么可能不知道刘备绕道下邽。

    七万人马在平原上浩浩荡荡进军,只要不是瞎子,肯定会派斥候探马去监视。

    所以当探马回报,徐荣轻点下颌,说道:“意料之中的事情。”

    段煨道:“看来联军是要从渭河北部走阳陵,从渭桥而来,我等是否提前去设伏?”

    “设伏?”

    徐荣瞥了他一眼,问道:“靠我等这三万兵马去伏击人家七万兵马吗?渭桥又不是什么险峻之地,冬日水枯,就连大河都有能淌水过去之地,更别说渭河了。”

    “那......”

    段煨不太明白,既然选择诱敌深入,又不打埋伏,那诱敌深入还有什么意义?

    徐荣苦笑道:“我军兵少,只能据城而守,关东军粮少,只要坚守两三日,他们就会自行撤退。”

    段煨纳闷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还在灞桥,不赶往长安吗?”

    “长安自然是要去的。”

    徐荣思索片刻,蹭地站起来道:“我带一万人去左冯翊,你留下来守住灞桥,一定要守住这里,知道吗?”

    守灞桥?

    关东军不是从北面主攻吗?

    难道他们分兵了?

    段煨不是很清楚,但也是点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