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到了下午黄昏晚宴的时候,陈暮又得继续陪酒饮宴。

    张辽田丰高顺黄忠以及青州诸多文武百官,泰山学宫的那群夫子都过来了,陈暮必须照顾好每一个人的情绪,事无巨细,包括徐和司马俱管承张饶这些降将,也都好好作陪。

    因为他们只能待一日,参加完宴席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又回到了平原国,继续驻守冀州与青州的边境。

    这是打算轮流驻防,毕竟第三日是最重要的结婚之日,张飞和沮授与陈暮认识了多年,自然不能错过他的婚礼现场,可边境不能没有人防守,就采取这样的形势。

    趁着这个机会,陈暮也刚好认识了蔡邕孔融这些人,孔融其实在当初师君杨赐去世的时候见过一面,但不是很熟,今天就算是正式见面认识。

    孔融今年四十岁,有些郁郁不得志地在喝闷酒,他被董卓弄到青州来,但青州牧刘备却撤了他的北海相,让他只能留在泰山学宫,与老友蔡邕一起整日针砭时政,却不能参与,实在是令他很难受。

    在人潮宴席之中,陈暮走过去,笑呵呵地道:“文举公。”

    “光禄大夫。”

    孔融勉强打起精神,今天是人家的大喜之日,没必要这么故作姿态。

    “文举公为何在此独酌,闷闷不乐呀。”

    陈暮上前敬酒。

    “唉。”

    孔融与他共饮一杯之后道:“只因整日在此蹉跎时光,不能为朝廷效力。”

    “文举公莫忧,公有大才,抱大器,乃治世之能臣也,当初也是为董卓陷害,才离开了朝廷去了地方,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计,我欲向朝廷举荐公回洛阳,不知公意下如何?”

    陈暮立即打蛇上棍,孔融是个定时炸弹,特别喜欢循规蹈矩,后来触怒了曹操被曹操杀了全家,其实就是因为他多次请求曹操把权力回归天子。

    曹操那个时候正在准备赤壁之战,一来怕后方不稳,万一朝廷那些元老趁着自己在外征伐搞什么政变,二来他那时已经有了篡逆之心,就等着赤壁之战打赢了,顺势就可以逼迫献帝退位,所以当然要把孔融这些汉朝老臣弄死。

    在青州由于刘备一直没有什么僭越的地方,而且他多次上书规劝刘备,刘备都很听他的话,倒一直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但孔融这个人本身就是汉室死忠,可不能让他继续留在这里给老大哥洗脑。

    孔融听到陈暮要举荐他回朝廷,大喜道:“若真是如此,就多谢子归了。”

    陈暮笑道:“其实朝廷也一直在征召像文举公这样的老臣回朝廷效力,只是先帝才罹难,我与师兄等公卿不得已,只能先推举伯安公为帝,等将来平定天下,再从宗室中寻找合适人选继任,所以一直没来得及征召文举公,现在有文举公回朝廷辅佐,稳定朝政,大事便成矣。”

    孔融冷哼一声道:“那些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特别是冀州王芬,竟在先帝尚存之时擅立伪帝,我若回朝廷,必写信痛骂于他!而且我在冀州倒也有几个好友,若能规劝他们回来,想必也对朝廷有所帮助。”

    陈暮笑了笑,只是拱手道:“那就全靠文举公了。”

    作为古代有名的键盘侠,孔融的战斗力可不弱,若跟诸葛亮对骂,恐怕都是不分上下。光他多次讽刺嘲笑曹操,就引经据典,骂得曹操头皮发麻,战斗力可见一斑。若能回到朝廷当喷子,削弱冀州实力,也是一件好事。

    这边与孔融交谈之后,那边陈暮又要去给下一位敬酒,仔细一看,却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白白净净的皮肤,打理得整整齐齐的山羊胡,令人心有好感。

    旁边的郑玄笑眯眯地介绍道:“子归,来,我为你引荐。此人便是蔡邕蔡伯喈,你曾经问我当世隶书谁第一,我就跟你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