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有无数科学家,无数的学者,无数的军人、医生,以及无数努力建设的劳苦大众,他们前仆后继,能人辈出。

    哪怕面对西方世界的打压,面对无数不公正的待遇,也依旧在逆境之中,创造出无数的辉煌。

    这样的国家,岂不是万代昌盛,岂不是一个能永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华盛世?

    “你呀,不懂。”

    陈暮摇摇头,仰望苍穹,忽然只觉得有些寂寥。

    这天下之大,又有何人能懂他呢?

    诸葛亮、郭嘉、庞统、贾诩、荀彧、荀攸等等这些人,或许已经是这个世界最顶尖的智者。

    可跟他比起来,差距远远不是智力,而是那份卓越见识,那份至高理想。

    他们最大的愿望,或许就是辅佐一位君王,成就一代伟业。

    可这样的格局,又如何跟胸中藏有丘壑的陈暮相比?

    郭嘉察言观色,在那一瞬间,他看到的是陈暮眼中的寂寞和言语之中的真诚。

    恍惚间,他竟有些相信陈暮刚才说的万世基业,是真的。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真情流露更加真实呢?

    一时间,郭嘉无比好奇,追问道:“子归兄不说,我又如何懂?”

    陈暮笑了起来:“你真的不会懂,我问你,你现在看待春秋以前,殷周时的人,你是什么心态?”

    看待殷周时期的人?

    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吧。

    郭嘉一时迟疑,思索片刻,答道:“除太公望外,其余,皆如狄夷也。”

    这不是在贬低殷周,也不是夸姜子牙,而是一个事实。

    很多人以为古代社会没什么差别,都是封建社会,但实际上,无论从生产力、创造力、兵力各朝代的差距都非常大。

    如殷周时期,是奴隶社会,全国总人口也不到千万,生产力极低,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文明,因为文字、知识在当时都没有普及。

    这里说的普及,是说连贵族都不一定能学到知识。

    因为那个时期,其实只能算文明的草创期,甲骨文只是刻在龟壳或者兽骨上,用以占卜记事的文字,还没有竹简书籍让文字传播。

    包括我们熟知的《六韬》,很多人以为是姜子牙的著作,但实际上此书成于战国时期。所以实际上春秋战国,才是中华文明的启蒙时期,而非殷周以前。

    自春秋战国再到秦汉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跨度,春秋时期百家齐放,各类思想碰撞,秦汉吸纳这些文化,才有了这一时期的刹那辉煌。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自然是一个重大跨越。

    而此后,唐朝海纳天下,宋朝以半壁江山,养活一亿多人口,再多明清时期的火器、红薯、玉米等等,各朝代总体来说,都是在进步,只是进步空间不像西方工业革命那么大而已。

    因此汉末的人,其实是属于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与明清在制度上或许差距不大,同样的地主控制大量土地,不给国家纳税,导致起义不断。

    但在生产力上,双方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像明清时期棉花红薯玉米都已经普及,造就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简单来说,社会的发展三个阶段,既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

    我们作为现代人,看明清时期的人,其实也跟看原始人差不多。

    那么同样的道理,郭嘉作为封建社会的人,看奴隶社会的人,跟我们看待明清时期的古人也没什么区别。

    听到郭嘉的回答,陈暮微笑着说道:“奉孝,你知道吗?正如你看待殷周时期的先人一般,我看待你们,乃至这天下人,亦如看待蛮夷一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