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还一些比如陈暮,在讲课时偶尔会谈一点国家大事,聊聊天下未来之变局。

    虽然聊得不深,但对于这些十几岁的少年们来说,要想让他们去想明白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很难。

    因此能让孔俭姚博黄琦这几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很不错了。

    至少他们说到了一些点子上,发言很有建设性。

    当然。

    他们能有这样的见识,除了从小就跟着陈暮读书以外,最重要的,他们出身于大家族。

    比如孔俭家族,就是鲁国孔家,黄琦则是江夏黄氏,姚博是吴兴姚氏,诸葛亮就不用多说,都是名门世家。

    所以相比于很多农家出生的学生,这些大家族子弟天然就有优势。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参与话题的黄琦忽然转头看向诸葛亮说道:“阿亮,刚才见你一直沉默不语,怎么也没说点什么?”

    “是啊阿亮,别老是等别人问你你才说,聊聊刘使君和袁绍的事吧。”

    姚博也跟着说了一句。

    诸葛亮想了想,微笑地说道:“我觉得刘使君必胜。”

    “哦?”

    众人不解,询问道:“你为何如此笃定?”

    诸葛亮说道:“因为有陈师在。”

    “吁!”

    众人发出嘘声。

    黄琦笑道:“你说这话就太狡猾了,说点务实的东西,为什么刘使君必胜?总有原因吧。”

    诸葛亮两手一摊:“原因不是已经说过了吗?陈师必有取胜之法。”

    “那是什么取胜之法?”

    “我不知道。”

    “你言之凿凿,又说不知道?”

    “陈师之谋,如天空之云般谲诡,我又如何得知?”

    “吁!”

    众人又嘘了一声,碰上这么个陈暮头号粉丝,还真拿他没办法。

    诸葛亮笑着道:“其实你们在这里想刘使君与袁绍谁能赢,还不如想想,袁绍用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

    听到这句话,陈暮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诸葛亮确实比这些人要强不少,如果说政学院的学生都只是一般县令的才能,那么姚博黄琦孔俭这些人,就如崔钧、石韬、孟建这些人一样,有郡守的才能。

    而诸葛亮的才能,就已经是治国大才了,能够在姚博黄琦孔俭这些人的基础上,看得更高,望得更远,已经学会了站在敌人的立场去想问题。

    这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身上表现出来,足够令人惊艳。

    很多人怕他没有在荆州得到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的教导,从而变得没那么厉害。

    可问题是,陈暮比这些人弱吗?

    论起谋略,论起见识,论起智慧,司马徽庞德公在某些方面,远远要比陈暮差到不知哪里去。

    再加上诸葛亮本身就是天纵之才,他未来的成就只会比历史上只高不低!

    “袁绍用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

    听到诸葛亮的话,姚博黄琦孔俭几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孔俭作为孔家之人,深受利益制度思想熏陶,忽然眼睛一亮,说道:“我若是袁绍,必然废冀州之帝!”

    “哦?”

    黄琦姚博好奇道:“为何?”

    孔俭微微一笑:“诸位想想,冀州之帝为何也?伪帝也,不得人心。刘使君便是以此为理由攻打,若是袁绍废帝,尊洛阳天子为上,愿意归根塑本,为避免生灵涂炭,以刘使君之仁义,必然不愿再攻之,如此公孙使君也不会再打他,届时联盟轻易被瓦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