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危矣。”

    陈暮当然知道这纯属胡说八道,黄天一说来源于张角的《太平经》,在道教中实际并不存在。不过东汉时期本来就是道教萌芽时期,这个时候的道教经典都还未产生,张角怎么说都行。

    所以陈暮不信,波才却深信不疑,大惊失色道:“高师,有何良策应对?”

    高凤说道:“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也开坛做法,阻挠他祭祀。若是运气好的话,还能沟通黄天,如大贤良师一般,祈求黄天给官军降下灾祸,到时候战事可定,我军将长驱直入,一举捣毁腐朽的汉庭。”

    波才大喜:“那请高师开坛。”

    于是第二日,在城楼上继续施法作秀的陈暮就惊讶地看到,对面黄巾营寨门口,同样升起一个高台,而且比自己脚下的高台还要高,足有五丈。

    台上两侧挂了横幅,左边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右边写“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高台上站了一个道士,烈日炎炎下非常敬业,学陈暮开始挥剑做法,两人跳大神一样,隔着数百米,像是在隔空斗法。

    到了午时,上午的祭祀结束,陈暮下了高台,朱儁迎了上来,纳闷道:“对面什么情况?”

    陈暮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不过跳了一会儿舞,差不多也想明白了对面什么意思,向朱儁解释道:“对面也有高人啊,太平道信奉黄天,黄天力量不可小觑,如果让对面阻拦了我们的祷告,此次借东风,恐怕功败垂成。”

    “那该如何是好?”

    朱儁皱起眉头。

    陈暮脸色严峻道:“看来只能使出我陈家数百年来酝酿的独门绝技了。”

    朱儁:“???”

    当天下午,长社城法坛之上,也挂出两道巨大的黄符,比黄巾那边的还要大。

    黄符由黄布制作,在明清之前,黄布并不犯忌讳,因为汉朝的龙袍是黑红色,并不是黄色,所以使用黄色布匹并不逾矩。

    黄巾那边看到这一情况,马上报告给了波才,波才就让一个视力极佳且认字的士兵靠近过去查看。

    很快士兵回报,说左边横幅写着“苍天不老,犹有壮心。”右边写着“黄天欲立,但绝永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苍天还没有老,依旧处于壮年时期。黄天想要取代,永远都不可能。

    波才又找来高凤,问道:“高师,这是何意?”

    高凤冷笑道:“长社城上之人是要和某斗法,以苍天符咒压我的黄天符咒。”

    “那应当如何应对?”

    波才又问。

    “无妨,待我今日准备一二,明日再与他斗。”

    高凤回去准备。

    下午朱儁看到黄巾那边果然未敢再出来做法,抚须大笑道:“陈子归之秘术的确有独到之处,把那黄巾贼道吓得不敢出来了。”

    皇甫嵩也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幕,点头说道:“看来曲逆侯世代家藏典籍当真是厉害,家学渊源,令人艳羡。”

    陈暮微笑说道:“家学知识再渊源,又哪里比得上这世间所有的道理,我不过是予以回击罢了。”

    汉代的知识手段掌握在世家贵族手里,而且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在他们手上。

    也许可能有人不知道,在纸张出现之前,一本书有多厚。

    汉朝出土的竹简分为大简和小简,大简能写二三十个字,小简能写十到二十个字。如周易有五千多个字,那么就需要用到约200多片大简,400多片小简。

    这还只是周易,汉朝时《连山易》和《归藏易》并未失传,三易加起来据说有九万字,需要用3000-4000片大简才能写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