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为人.......算了,这事再好好想想吧。

    陈暮摇摇头,这事要策划起来不容易。

    现在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这些年他做得太绝,除了不断削弱袁绍的实力以外,袁绍还丢失了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民心。

    这里面的民心不仅包括那些庶民黔首百姓,还有很多豪强世家,甚至原来忠诚于袁绍的大部分官员,都已经打算投诚。

    或者说,这些人多在翘首观望此战结果。而且与青州朝廷的书信却是无数,只等袁绍一败,立即献出城池。

    人心这个东西本身就是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陈暮策反了很多人,光决战前给各个郡国发的劝降书就不计其数,再加上袁绍对付党人,导致王芬收拢的那点民心也被他挥霍掉。

    所以一旦袁绍死在这里,收复冀州基本上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除非袁谭有那个魄力继续在邺城死扛着,不然便是秋风扫落叶,很快就能恢复汉室江山。

    但还是那句话,现在刘虞还没有死,袁绍如果早死的话,刘虞朝廷很大可能会派新的冀州牧来争权,这对于陈暮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简单来说,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像历史上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的情况那样。

    官渡之战后,袁绍很快病死,曹操想要北上,面对袁家三兄弟,想要扫平河北也不容易,所以才需要利用三兄弟内讧,慢慢消磨,花了数年时间才把河北平定下来。

    而刘备不一样,第一是因为黄巾之乱的时候,他在冀州本身就积攒了相当不错的名望。第二是朝廷现在代表了大义,刘备是在奉旨讨伐贼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袁绍自己作了几次。为了逼公孙瓒和刘备离开冀州,他废掉了王芬时期立的那位伪帝。

    为了独揽大权,他打压党人,将党人边缘化处理。要知道党人就是士林风向标,陈暮当年在宦官与党人之间反复横跳,就是因为党人能够给他带来名声上的利益。

    再加上掌权之后为排除异己,搜刮钱财粮草,逼迫了不少世家大族逃离河北,使得袁绍在民间的风评越来越差,百姓对他的拥戴其实已经很低。

    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什么收复河北那么艰难?不说屠了徐州的事情,单说屠了邺城,就使得整个河北民间对于曹操极为抗拒。

    反倒是刘备一不屠城,二对冀州百姓有恩,再加上是奉朝廷大义讨伐袁绍,所以冀州民间对他并不反感。

    现在袁氏之所以还能撑着,完全是靠着袁绍自己个人的威望。

    但只要袁绍一死,以袁氏在冀州的底蕴,袁氏三兄弟一朵浪花都溅不起来。估计很快就会被部下擒获,送到刘备面前。

    青州军抵达之处,整个冀州望风而降也说不定。

    因此这才是陈暮头疼的地方。

    一旁的沮授看到他时而皱眉,时而看向远方露出深思的表情,便开口询问道:“子归,在想什么?”

    “在想收复冀州之后,大哥的处境恐怕有点难了。”

    陈暮叹了一口气。

    沮授也皱起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摇摇头道:“确实会有些艰难,子归以为朝廷会怎么出招?”

    “无非是空降个冀州牧罢了,再想办法把大哥打发到南方去继续收复失地。”

    “看来是把明公当成一件工具了,子归有什么对策没有?”

    “没有。”

    陈暮望向远方:“除非大哥没有生擒袁绍,袁绍也没有死,还有回旋的余地,只是战场上刀枪不长眼,我能击败袁绍,可没有把握能放他跑了。”

    “放跑袁绍?我没有听错吧。”

    荀攸一头雾水地看着他们,都不知道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