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在听完了陈暮的阐述之后,庞德公又道:“那鼓励工商又何解?自春秋战国以来,各国都是重农抑商,害怕放弃农耕而去当商人,怎么陈公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个问题说起来复杂,但要想解释也容易。”

    陈暮笑道:“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农业人口,促进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当你的总生产力提升上去,比如曾经你需要三千万人从事农业生产,才能保证大汉所有百姓生存,而现在你只需要两千万乃至于一千万人生产就可以保证的时候,继续三千万人生产农业,会如何?”

    庞德公沉吟道:“我明白了,在扩大了生产力的前提条件下,三千万人继续从事农业,势必会造成粮食增产,粟麦稻米的价格会一落千丈。班固《食货志》曰:籴贵,伤民;籴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是这个道理吧。”

    “不错。”

    陈暮点点头:“而且鼓励工商业还有多个好处,一是让世家豪强无佃户可雇佣,即便要雇佣,也要花很大代价。其二是促进商业繁荣,只有手工业大力发展, 商业贸易得到保障, 国家就可以收取商税,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以此保证国家的健康生长。”

    庞德公和司马徽听着陈暮的治国理念不由得频频点头,周围庞统徐庶等人却是一头雾水,道理都懂, 也已经隐隐听懂生产力是什么意思, 可如今大汉现在千疮百孔,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如何才能增加生产力呢?

    他们自然不知道前几日三人谈话的内容, 陈暮已经通过让南方出现双季稻来提高生产力, 并且还在大量兴修水利设施抗旱抗涝,所以到了这个关键节点,众人就只能云里雾里。

    好在司马徽知道几个学生没有听讲, 便特意给他们解释了几句,将前些日子聊的一些内容大概讲给他们听,这才让众人恍然大悟。

    就听到庞德公又道:“前些日子陈公说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待统一大汉之后,就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个五年计划要进行统筹,发展蒸汽机,还有所谓的自然学,当时时间匆忙, 只听得个大概, 却是不知道有什么具体内容。”

    陈暮笑道:“自然学的概念已经跟二位阐述过,《庄子》曾言:常因自然而不益生。这自然就是天地万物, 而自然学, 就是人顺应万物,发现万物, 改变万物, 创造万物的一个过程。”

    “自然学作为一类学科, 有生物、化学、物理、数术等等。《孟子》曰:夫子之设科也, 往者不追,来者不距。因而自然学, 也可以称之为科学!”

    “目前青州泰山学宫已经深入研究了自然学,对于改造万物, 创造万物已经有所成就。不过这些东西都是要一步步来,人不可能将宇宙之奥秘一夜之间研究彻底,所以这可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我的治国理念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发展生产力,让百姓能够吃饱饭,让大汉子民可以做其它更多想做的事情。发展自然学, 研究自然万物之理,以此来改变大汉的生活, 如那蒸汽机,可使千里之遥,一日就到。”

    “而其余方案, 便是发展生产力以及发展自然学的手段。”

    “如我会大力修建漕渠,兴修水利设施,这些东西能够抗洪抗旱, 保证生产力提升。同时还会大力推广教育,让大汉百姓至少要读书识字,发掘更优秀的人才,以此扩大更多的研究自然学的队伍。”

    “现在大汉不缺钱,缺的是人口,是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我在青州时曾经派遣船队出行海外,抵达倭奴国,发现那里遍地都是露天金银铜矿。巨大的矿产储备就给了国家充足的底气,钱财不缺,生产力提升,又何愁大汉的足迹遍布宇宙, 何愁江山会不长远呢?”

    一席话语, 将一个国家是否能够长治久安的奥秘阐述殆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