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随着张羡病死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朝廷是不太可能有实力南下进攻拥有襄阳天险的刘表,因此这件事情就只能耽搁下来。

    既然不会对刘表大规模用兵,那么朝廷就有余力把目光转向河南。

    一旦孙曹敢火并,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所以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后,孙曹哪怕是已经得到了豫章和丹阳,都想更进一步的情况下,也只好偃旗息鼓,不敢再把目光窥视对方。

    但虽然大规模战争不敢打,小规模摩擦却是不断,孙坚作为卫尉,在洛阳得知情况后,多次向朝廷弹劾曹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孙坚不是傻子,他虽然忠心于朝廷,但未尝不能看出儿子的野心。

    可一来孙策没有直接反叛,表面上打的名义还是侍奉朝廷。

    二来孙家军虽然由孙坚所创,但孙策已经在孙家军当中立住了跟脚,除了四老将黄盖、韩当、祖茂、程普会听从孙坚的以外,大部分孙家士兵都已唯孙策马首是瞻。

    因此孙坚哪怕隐隐心中已经猜到,可他却有些无能为力。

    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年一直是孙策在带兵与袁术交战,孙坚本人忠于朝廷,在刘虞的号召之下,几次带兵北上帮助朝廷对抗袁绍,使得自己对豫州的管控松了许多,军队也大多被孙策控制。

    而且现在他本人又被陈暮召到洛阳担任九卿,人都不在汝南,对于豫州的掌控就更一步被削弱。

    所以从实际角度来看,孙策已经彻底控制了孙家军,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孙坚或许清楚这样下去将来也许孙策会与朝廷为敌。

    然而他不敢去相信。

    毕竟自己忠于朝廷一辈子,到了年近五十的关口却因为子嗣叛乱而晚节不保,搁谁心里会想去信?

    孙曹之间摩擦不断,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此哪怕孙坚多次上书弹劾,高层内阁会议,也是将此事压下去。

    陈暮亲自找孙坚谈话,先是褒奖了他在豫州的作为,然后又告诉他现在朝廷的重心放在关中和稳定北方,无暇南顾。

    并且他还告诉孙坚,朝廷肯定了孙策在南方牵制住曹操的作用,等到时机一到,朝廷将会派遣大将南下,一举荡平兖州徐州扬州之地,希望他能顾全大局。

    在这种情况下,孙坚也只能偃旗息鼓,不再继续对曹操进行弹劾。

    然后就是第三件事。

    光禄勋桓典病逝,九卿空缺一人。

    三公九卿多有司职,朝廷往往会派遣他们巡视地方。

    比如杨彪作为太尉,兼职御史大夫,以前的职能是名义上掌管全国军队,现在改为掌管全国监察院,有监察百官的职能,相当于纪委。

    赵温作为司徒兼职吏治院院长,掌管官员升迁,审查官员的道德水平,相当于组织部。

    种拂为司空,执掌民院和工院,相当于户部和工部。

    他们四处巡视,监督地方官员政务。

    光禄勋如今的职能已经改为变成了都察院,大汉三司改革,都察院、尉院以及大理院便是如今的公检法三司。

    他们共同受到太尉执掌的监察院监督,同时也互相监督,防止地方官员滥用职权,为祸乡野。

    光禄勋桓典今年就去了青州考察当地的都察院办公方式,结果在路上就病逝了。

    司隶校尉司马防接任了光禄勋,正式成为九卿之一。

    但司隶校尉又空缺了出来。

    于是由御史中丞宣璠顶上,然后套娃一样又空出个御史中丞。

    最后朝廷经过商议,决定召马腾入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