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时势。因为朝廷的每一次张榜,都关乎他们的生活。

    现在他们甚至已经不想再看贴榜,足以证明他们已经不再关心它事。

    即便是刀斧临头,或许那代表希望的宿麦,才是唯一。

    陈暮想了想,说道:“去,派人告知远近乡老,说朝廷天军已到,见并州疾苦,免去三年赋税,各县城开仓放粮,赈济贫苦百姓。”

    “唯。”

    阿大立即前去办事。

    陈暮骑在马背上,身后跟着学生陆议。

    相比于诸葛亮陈群等学生,陆议算是已经慢了一拍。

    虽然他为平定江东立有大功,但资历稍显不足,因此跟在身边培养。

    其余诸葛亮等人现在已经去了河南、冀州等地成为地方县令、县丞,升迁之路一帆风顺。

    这次带着他过来,也算是亲自为他保驾护航。

    等阿大去办事之后,陈暮又对陆议说道:“伯言,我欲让你去担任平城令,你觉得如何?”

    陆议在他身后,向着陈暮的后背拱手说道:“师君让我去何处,我就去何处。”

    “呵呵。”

    陈暮笑道:“你不问我为什么要你去平城吗?”

    “师君目光长远,自然有师君的理由。”

    陆议答道。

    陈暮微微点头道:“平城乃是代郡咽喉,是雁门通往高柳的必经之路。这里将来会是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我让你去,是想让你去修路。”

    “修路?”

    陆议很诧异,他还以为去那里是要为北上进攻鲜卑做准备。

    陈暮笑道:“是的,青州如今纺织业很兴旺,但那里其实并不适合做纺织,羊毛、蚕丝和棉花的来源过于遥远,运输成本极大,造成纺织产生的成本也非常大,需要国家大量补贴,很耗财政,因此必须进行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确认过眼神,是陆议听不懂的经济名词。

    这些年他不像诸葛亮一样天天待在泰山学宫,陈暮给他的书籍也多是治理或者谋略,像经济学神作《陈子商书》他就没有看过,所以对于经济学不是很懂。

    反观如今泰山学宫精心研究《陈子商书》的那些学生,已经对所谓的制造业、传统农业、服务业之类的东西了如指掌。

    见他疑惑,陈暮就解释道:“所谓产业转移,是指将某个原产地的产业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比如河北与河南多平原,农田极多,乃是大汉传统农业产地,盛产粮食。如果把河北与河南的农业转移走,就是产业转移。”

    陆议只觉得很是惊讶,说道:“我虽然知道师君只是拿河北与河南做比喻,但不知道为何,师君好像真的要把河北与河南的农业转移走。”

    陈暮笑道:“你小子还是很敏锐,不错,我确实要把河北与河南的农业转移走。当然,并不是全部转移,而是把生产重心放在其它地方,粮食生产我打算放在江东、淮北以及荆州云梦泽、洞庭湖流域。”

    这是陈暮早就计划好的一部分,粮食生产从北往南转移,纺织业则放在幽州西部,也就是北京一带。而钢铁产业则是以青州为起点,然后带动河北与河南等地,开启大炼钢。

    之所以这样规划是因为有区域优势,江东淮北以及两湖流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宋代开始就是国家粮仓,有天然的粮食产区优势。

    而河北与河南,铁矿和煤矿都很多,武安钢铁、邯郸钢铁、邢台钢铁、石家庄钢铁以及平顶山煤矿、洛阳煤矿、许昌煤矿、安阳煤矿、鹤壁煤矿等等,都驰名中外。

    河北铁矿含量和钢铁产能都居于全国第一,河南的煤矿和铁矿虽然不如山西与河北,但露天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