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时代变了,火器扬威西域,火炮也在长江的水军战斗当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因此开设军校,开始研究火器时代战争,就成为了发展趋势。

    目前大汉的整体社会制度和上下结构非常完善,随着京杭大运河全面开通,地方到中央从原来可能要一两个月,到现在只要四五天。

    除了少数像并州原州,凉州川蜀,辽州三韩等偏远地区以外,其余地方像广州扬州等地,坐蒸汽船最多四五日就能到洛阳。

    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南北交流以及中央集权很快达到了巅峰,国力也是迅速蒸蒸日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而且随着西域收回来,大汉在西域驻兵,纺织业和制造业蓬勃发展,自西域蜂拥而来的商人络绎不绝。

    可以说,从章武十三年收回西域,到章武十六年西域逐渐稳定,商贸再次开始繁荣,三年下来,无数商队又一次开始了西汉时期的盛况。

    源源不断的马队和骆驼队伍从丝绸之路向西方世界而去,带回无数的金银财宝以及西方特产。

    贵霜皇帝韦苏提婆二世虽然想掌控西域的想法落空,但面对大汉的兵锋,最终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于章武十五年十月遣使向大汉发国书求和,缔结盟约。

    之所以是在战争结束后第三年才遣使,倒不是韦苏提婆二世又被西域的汉朝军队揍了一顿才幡然醒悟,而是路程实在是太遥远了。

    从贵霜帝国的首都高附城到大汉西都长安城,直线距离大概三千多公里,走丝绸之路大概要走五千多公里。

    贵山城之战于章武十三年十一月,西历公元213年末结束。

    当韦苏提婆二世得知远征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已经是章武十四年初的事情。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决定遣使,差不多是到了章武十四年二月。

    此时贵霜帝国的使者从国内出发,从帕米尔高原的瓦罕走廊向东进入西域,然后一路往东,顺着丝绸之路跨过千山万水,等到了雍凉地区的时候,都已经过去快两年了。

    好在从西都长安到洛阳虽然也有几百公里距离,但只需要坐蒸汽轮船顺河而下,不到两天就能到大汉帝都,不然的话,这一趟还真有可能需要两年的时间。

    贵霜帝国来使的时候,太史慈还未去世,陈暮还在守孝期间。

    得知对方的来意,刘备与内阁商议之后,觉得可以答应贵霜帝国和解的要求,便决定给韦苏提婆二世回一封国书。

    但朝野当中还是有人觉得白白被人攻打,仅仅只是歼灭了入侵者,却没有回击,实在不像大汉的风范。

    于是有不少人上书请求,朝廷不应该答应了对方和解,而应该严词痛斥,驳回对方的要求。

    彼时大汉正武德昌盛,虽说把敌人入侵的爪子斩断,但却不能还击,确实令人憋屈。因此这个观点在朝野上下反而逐渐成为主流,强硬派不计其数。

    不过内阁也有内阁的考虑,刘备召开朝议,询问众朝臣,驳斥了对方的要求之后,如果他们阻挠西域的商人去西方做生意怎么办?

    这个问题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丝绸之路同样也是大汉繁荣昌盛的一条重要臂膀,决不能因此而被断绝。

    因此在朝议了数日后,最终刘备还是决定,和解肯定是要和解,但具体怎么和,还是要好好商议。

    此事刘备派人去青州询问陈暮,陈暮的回答是,要求贵霜帝国赔偿大汉损失,并必须保证双方正常商贸,不允许收过重商税,不允许打压西域商人。

    当时的丝绸之路虽然是交流窗口,但实际上西域的商人并不是真的会把商品带到罗马帝国去。

    他们的路线其实很简单,从西域到大汉来,购置商品后回西域,卖给西域的一些商人,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