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二十年后,东南亚的开发成型,那么两湖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将会逐年进行减产,预计五十年后,整个国家的粮食可能两成来自东南亚,其余则分散至国内其它地区。

    别看只是两成,但也是个惊人数字。而且现在东南亚就是大汉的后花园,也是自己国内领土,目前主要开发地区为后世越南的河内区域,大概是大汉一州之地。

    以一州之地供养全大汉两成的粮食,差不多相当于宋朝太湖流域的地位,就可以知道东南亚地区在未来百年之内,为大汉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当然。

    东南亚确实是后世最好的水稻生产地区。

    但水稻本来就只有南方人喜欢吃,北方人更喜欢吃小麦制作的面食。

    现在大汉的经济和工业重心在北方,如果粮食产区一路往南移,对于北方人来说,显然有些不公平。

    毕竟水稻是管饱,可北方人不爱吃呀。国家富裕之后,人民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这一点陈暮也考虑过。

    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

    作为后世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东北的黑龙江黑土地可是一块肥得流油的宝。

    现在被夫余、挹娄两个原始部落一样的国家占据,显然是有些暴殄天物。

    因此从很早之前,他就对东北虎视眈眈,想要把这些国家吞并。

    但之前是时机不对,东北地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后世很多南方人以为东三省离北京很近。

    然而从湖北武汉到北京直线距离大概是1000公里,而从东北哈尔滨到北京1200公里。

    在汉朝更不用多说。

    汉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洛阳,经济和人口重心在河南跟河北,能够控制幽州地区,也就是后世河北承德、唐山以及辽宁省都不容易,更别说打到吉林和黑龙江去。

    因此在唐朝李世民灭高句丽之前,东北都不通中国。甚至即便是唐朝灭高句丽,也仅仅只是勉强控制,真正融入要到明清时期。

    现在后世的东北三省当中,一半辽宁省和一半吉林省被高句丽国占据。

    历史上它曾经与曹魏集团发生过战争,曹魏攻破了高句丽都城丸都城(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王东逃到沃沮,曹魏以为高句丽已经灭国,因而罢兵回朝。

    结果高句丽卷土重来,重建了丸都城,一直到唐朝才被灭掉。

    而另外一半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则分别被夫余国和挹娄国占据,因为过于偏远,除了偶尔内战或者跟高句丽以及西部鲜卑打打之外,其余时间都是正常发展。

    这些年来陈暮对东北确实有想法,但奈何没什么机会。

    不过随着最近几年京杭大运河的全面开通,再加上蒸汽船只的流行,不管是从青州前往辽东半岛,还是从幽州过去,都方便了许多。

    以前从临淄去辽东半岛,坐船得好几天时间,而且当时汉朝的船只技术也不利于海上航行,容易迷失或者遇到风浪。

    现在情况好了不少,如果从洛阳出发,船队到临淄只要一天时间,再从临淄到辽东半岛,只要半天时间。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临淄和涿县发展之后,辐射了三韩半岛以及东北辽州地区。

    这些地方逐渐繁荣昌盛,吸引了不少高句丽人、夫余人、挹娄人、秽貊人、沃沮人前来生活,东北土著部落百姓并不抗拒成为大汉的一部分。

    想也知道。

    现在大汉对于民族融合政策非常宽松,周围少数民族愿意融入的,往往都会给予优厚条件,让他们享受跟汉朝百姓一样的对待。

    更何况如今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