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怎么说,当初舰队出发时, 的确带走了很大部分高智商基因人才。

    到如今总计近22年过去, 在一代人的繁衍后, 源星上的高阶智商水准依然未能赶上舰队, 这些顶级的工作, 还是需要点超常规的天才灵感,得在舰队上完成。

    恍如一眨眼,又四年过去。

    此时舰队依然在向着黑迷雾区笔直冲去,将会在一个月后抵达,并进入已经被沿用了上千年的稳定穿梭轨道。

    绝大部分时候,黑迷雾区内部的所有暗能量团都在做着围绕几何中心的交叉规律公转运动。

    正常的航线将会是呈切线运动逐渐进入黑迷雾区内部,然后划出一个大号半径的曲线, 顺着黑迷雾区内部的公转轨道方向,并最终通过这片区域。

    理论上, 只要进入时的相对点位没问题,顺利切入安全航线,这趟旅程就会四平八稳, 无惊无险。

    但此时所有舰船却都已做好临时变向的准备,只等任重一声令下,便会即刻开始逐渐变向, 最终与橄榄型的黑迷雾区保持切向平行。

    用来欺骗帝国超网的人工智能算法也开发完毕了,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根据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最终研究成果,判定必须有具备直连通讯能力的载具沿着原有的公开航线稳定航行,再以此为中继点来转接信号,链接舰队节点与帝国超网。

    之前任重的计划是派遣数艘具备较强通讯能力的智能化小型工作舰进入黑迷雾区即可。

    但在随后由飞梭舰与眼睛舰联合完成的前线实验表明,致密暗能量团对信息流具有不稳定遮蔽效应。

    如果信息流信号要接连穿越整个黑迷雾区,必然会受到遮挡影响,导致信号强度不足,且不稳定,容易在帝国超网的面前暴露出异常。

    追逐科学的过程便是这样,只有当走到那一步时, 才能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才能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随后,人工智能院、军工院、通信院、工程院等多个部门开展紧密合作, 提出了新的可行方案。

    方案如下:把工作舰的规模从寥寥数艘增加到五万艘。

    这五万艘工作舰将会沿着黑迷雾区的边缘, 分为一千纵排,沿着非标准路线,跨越波澜跌宕满是危机的无数暗能量团的交错区而行。

    一艘又一艘工作舰的数据都会串并联起来,用接力的方式,再靠着冗余的带宽来保证信息的稳定性。

    起初时,任重觉得五万艘的数量太多了,未必要得了这么多的冗余量,试图将工作舰规模压缩到一万艘,只组成两百条传输链。

    但负责这件事的花月岚却驳斥了任重的提议。

    在两个人的闭门会议里,花月岚听完任重的想法后,重重一掌拍在桌面上,怒斥道:“你曾经比任何人都更冷血,即便需要舍下一百八十亿人的性命来成为投名状,你也没有丝毫犹豫。但你又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显得过分仁慈。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仁慈就是软弱,软弱就会导致失败。你告诉我,你到底在想什么?任重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看不懂你。”

    在说话时,已经渐渐显出鱼尾纹的花月岚的双眼死死钉在任重的脸上,锐利的目光似要刺破空气与皮肤。

    任重摇了摇头,说道:“经过‘网’的计算,的确只需要一万艘就能保证无限接近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一艘运输舰上就需要十五人的机组,多出四万艘,我们就会多损失六十万人。这是不必要的牺牲。”

    “瞎说!”花月岚大声喊道:“你也知道只是接近百分之百,而不是真正的百分之百。我们要的必须是百分百,因为没有容错率。你将刘安的人性分析得如此透彻,你知道一定会发生什么。你自然就不能心存侥幸。我认可‘网’对黑迷雾区的模拟计算,但计算的依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