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民心,在一开始,就威胁信诚帮他祈祷,为百姓祈福。

    所以在信诚确定要今晚打开城墙之后,就主动联系渊盖苏文,要为百姓祈福,稳定人心,本来信诚就在干这件事,现在白天刚刚大战了一场,高句丽士卒损失惨重。

    渊盖苏文自然不会再拒绝。

    “我这让将士跟随高僧。”

    渊盖苏文现在对信诚很是信任,见信诚要去祈福,想要派兵保护信诚的安全。

    信诚摇了摇头,叹息道:“百姓何苦,国相大人不必派人保护贫僧,若是贫僧真的被百姓所伤,那也是贫僧的罪过,没有为他们祈福,没有让福泽降临在他们身上,这是贫僧之错,与百姓无关。”

    “如果贫僧真的被愤怒的百姓所杀,贫僧还想求国相一件事,那就是不要迁怒于百姓。”

    渊盖苏文听到信诚如此真诚的话,十分你的感动,亲自送信诚离开,并且十分感激的道:“高僧境界早已超脱,令人信服,为了高句丽,高僧付出了所有,本相保证,只要这次高句丽度过了危机,本相一定在高句丽为高僧建立百座庙宇,供高僧宣扬佛法,普度众生。”

    说白了,渊盖苏文也算是半个佛徒。

    这大概也是坏事做多了,想要在佛前忏悔。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信诚直接打着渊盖苏文的幌子,带着渊盖苏文的信任,在众多的情绪不稳定的守城士卒的军营之中祈福。

    名义上是祈福。

    但是实际上,信诚非常轻松的就联系到了左相旧部和信奉他的佛徒,本来这些人早就不满渊盖苏文的统治,尤其是在渊盖苏文强行征兵之后,可以说早就对渊盖苏文布满。

    本身信诚只是僧人,在高句丽中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现在随着乱象丛生,百姓愤怒的情况下,让信诚拥在这特殊的时期,拥有了领导的能力。

    此时的信诚,已经无关权贵,无关钱财了。

    这是在如此的混乱的战争之中,让所有人都获得了一丝期望与舍弃。

    就如同精神被腐蚀了一样,这是百姓在战乱之中看到的唯一的希望。

    如果渊盖苏文没有强行征兵,对百姓残暴的进行统治,作为都城的平壤城,即便是只有一万将士,也可以守一段时间。

    因为都城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后的尊严,只要引导得当,高句丽的百姓一定会反抗到底,而不会像现在这样,与百姓离心离德,仅仅凭借着信诚这样一个僧人,就撼动了超过半数之人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