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宝陵县令是不同的,似姑苏、余杭这等地方的县令做几年,若是政绩足够无意外的话是要进江南道都府的,如此一路高升,顺遂的话,十年不到便能做到整个江南道都说得上话的地方要员。再下去若是江南道整治出色那便要入京正式迈入天子朝堂的三品大员行列。

    如今整个江南道地方的官场上,庄浩然都可说是年轻有为,朝中也有人提携,这一次谋得姑苏县令一职便是准备按照这等规划继续下去的。

    如此……杨家这个姑苏土皇帝他自是要开刀的, 不然同先时那个下大狱的姑苏县令又有什么两样?

    李家兄弟的死确实让人惋惜,只是在姑苏县令这个位置上来看, 李家兄弟的死若是不叫他作一作文章,他就不姓庄了。

    小吏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只是怔了一怔, 本能的回道:“他家里人挺伤心的,村里人也在哭李家兄弟素日里干活也是一把好手,人还挺不错的, 偶尔邻里有什么事,也肯帮忙……”

    一席话絮絮叨叨的还未说完便被庄浩然打断了,他皱眉看着小吏,开口道:“我要问的不是这些,还有别的吗?”

    别的啊……小吏未曾反应过来,只是大人问话自然是要回话的,是以张了张嘴,本能的回道:“别的……呃,咱们姑苏地方习俗要在家里停七日,然后选风水宝地立个碑……”

    一席话说的庄浩然险些没背过气去,看着眼前这个前任代县令吴有才口中所言的“最得力”的小吏一时间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先时他特意提前一日来了姑苏打听吴有才这个代县令“靠谱不靠谱”,打听到这个素有“摸鱼”名声在外的吴有才虽说懒了点,可到了姑苏也是办过几件实事的,还升过几次堂的。

    原本他以为这吴有才只是懒了点, 可从他同杨家周旋的结果来看, 人还是聪明的。颇有几分大智若愚的味道,是以,对他推荐的小吏,他想也不想便用了。

    用的结果便是发现这小吏人还不错,也算勤快,品德没有什么问题,可这“得力聪明”四个字却是真真没见到。

    原本是以为这小吏是一时间换了个上峰,人没反应过来。如今再看,庄浩然不由怀疑眼前这位就是这么个人,就连原先以为大智若愚的吴有才,愚他是看到了,大智却是半点没见到。

    想通了这一茬之后,庄浩然也不敢再只是言语提点了,而是认认真真详尽的问起了小吏。

    “我是问李家兄弟如今多大了?娶妻了没有?可有孩子了?家中父母多大?身体好不好?他们这一去,家里可有人能挑得起担子?”庄浩然一一问了起来。

    小吏“哦”了一声,依旧不明所以却老老实实的回了起来:“老大三十有五,老二三十有三,庄稼人成亲早,孩子也生的多。老大留了三个孩子,最大的女娃十一岁,最小的三岁,是个男娃;老二有五个孩子,老大十岁,还有一窝七岁的双胞胎,同一窝五岁的双胞胎,家中两个父母腿脚身子骨不大好,两人的媳妇也只是普通的村妇。”

    庄浩然听着小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回答着,一直没有打断他的话,待到小吏说道“两人的媳妇也只是普通的村妇”时,更是下意识的抬眼看向小吏,等他接下来的话。

    都提醒到这样了,这小吏应当能明白他的意思了吧!

    哪知小吏说罢这一句,便停了下来,而后认真的看向庄浩然,等庄浩然接下来的问话了。

    这木讷到有些傻气的反应看的庄浩然更是恨不能呕出一口老血,终于懒得兜圈子了,而是板着脸,颇有几分绝望的说道:“父母身子不好,李家兄弟这么一走,老大三个孩子,老二五个孩子怎么办?靠两人的媳妇养么?”

    这……小吏摇了摇头,唏嘘道:“估摸着扛不住的,要改嫁的,便是感情再深,两人也养不动那么多孩子。”这一次没有庄浩然提醒,小吏倒是多说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