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看的话,这情况就显得有些诡异,因为这说明……海商们对于船只的需求,是在不断扩大的。

    而这怎么可能呢?海商们不会平白无故的,突然的就变得“更加需要”船只。

    显然……在自己没有看到的地方,在海外逐渐变得错综复杂的航线网中的某些节点上,一定浮现了新的,对船只的需求!

    那么……

    这样推算下来,眼前这些莫名冒出来,在这个时间点上反常行动的船只,岂不就是……

    和那个奇怪的,莫名的“新的需求”有关?

    不过苏大寿毕竟不是闲汉,也不是卧龙谋士诸葛亮,虽然看出了一些端倪不过眼下,自己还有更要紧的事情得处理。毕竟……

    毕竟那城西的工厂区,自己也有入股……而且下手分量还不轻……

    这局面,苏大寿智慧非凡,却也只能仰天长叹,也拿不出比王景等人更好的办法了。不快快卖掉这些饴糖和酒,大船队的运力损失,工厂区的闲置成本,因为闲置而衍生出的人员流失造成的亏损……

    尼玛,那简直是越想越没法过。

    摇了摇头,苏大寿也和刘管家一起连忙组织起了船队卸货。

    不得不说……

    古代的社会远比现代人想象的更原始,行走天下的侠客绝大多数时刻并没有“三斤牛肉一斤酒”外加“上房”一间的条件;但同时也比现代人想象的更发达,在宋代,海贸就已经非常繁荣,神州在那时已经开始输出整船整船的工业品到海外。

    而现在大唐的海贸规模比什么宋朝就只强不弱,规模更加浩大许多倍。

    装卸货物的场面,若是后世长于海边的年轻人看来或许并不出奇,但如果是初见货轮行止的人看来就极为震撼,而此刻的场面也正是那样。

    就在这四十条大船缓缓卸货的同时,大小不一,但数量远超四十条的海船也在港口的其他码头上开始卸货。

    这让刘管家和苏大寿有些不爽,尼玛我五姓七望办事,怎么还真有不开眼的海商过来占码头……

    彼时正是海贸大潮逐渐兴起,各项基建日渐发达,但监管规则法条还没那么完备,衙门还不够多的时间点,因此商界如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