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晦虽然没有魏征那么刚,但在这种大事上反而其实是异常执著的。

    李二一看老杜这表情,自己脸色也成了痛苦面具了。

    看来杜如晦是真的这么想的,既然这样,自己作为君主也不能不掂量一下了。

    问题永远不会突然解决,不会自动解决,不会不需要解决,既然风险是存在的,那就说明肯定有什么事没做到位。

    不过这个时候,李二突然不由得一阵火大,特娘的怎么好像李盛这小子就不需要愁这种事?不管什么情况,这小子永远都能想出办法直接破局。

    就在李二烦闷不堪的此时,房玄龄小声道,“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商贾始终是逐利,不肯逐利无非是怕风险大了,不合投上了身家,但既然陛下此番与这群美洲人约为了兄弟之邦,个中含义如何,商贾们也是明白的。”

    “这。”

    李二本来想还挺极尽,但被杜如晦一劝,反倒觉得不得不小心行事了。

    他的意思其实就是,大唐的这帮商贾,说白了就是东汉到南北朝这期间流行起来的草头王自己选择招安了,这么一帮人论能力。

    那你克明兄说的对,的确水平不差,但皇帝跟异国约为兄弟之邦,这帮商贾能不能理解这里边的性质?那就不太好说了。

    这个性质也简单,既然是兄弟之邦,那就要互相帮助,这个美洲部落酋首实力差劲,现在又被大唐赠送了不少金银财宝。

    若是这个友邦遇到什么祸患,那大唐就能名正言顺的派禁军出去“保护”了,到时候顺带弄到的土地归谁,这还用说?那当然是谁最有情有义,又在兄弟义气之中付出最多归谁了。

    但这种东西。

    如果是后来的明清时期,民间的士人会明白这当中含义的,但这是唐代。

    是个一般人识字率低到离谱地步的时代,虽然士人群体也早已丰富起来了,但和宋元明清这几个有印刷术的时期相比那识字率还是堪忧。

    当然了,现在大唐也有了印刷术,但毕竟出现还没几年呢,能造就的识字的知识分子规模也不大,而且目前都还需要成长,不堪用。

    至于这些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