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不过也算是主旋律电影最后的辉煌。

    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主旋律电影诞生。

    观众不感兴趣,电影拍的烂,每年就只有些任务性质或者纯粹就是骗补贴的上映。

    导致曾经的主流类型电影,变成无人问津的小众。

    董熹想要重拾主旋律电影的荣光,是一项在外人看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公司内部开会讨论过,有两个路线可以考虑,要么就是翻拍经典作品,要么就是制作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

    在董熹看来,翻拍经典无疑是把双刃剑,但制作新时代的主旋律更有挑战性。

    从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大环境制度的保守,文化上对于敢说真话的影视作品之慢性扼杀,导致了近十年电影市场的真空。

    以至于新世纪开始,一股所谓“娱乐至死”的风潮迅速的崛起。

    诚然董熹是既得利益者,在这段真空的时间里他成功的上位,打造了庞大的影视帝国。

    但随着向港片开放市场,那么首先被冲击的就是电影行业。

    如何抵抗成熟的港式商业片?

    不能寄希望于对方水土不服,还需要正面战场取得胜利。

    所以用内地的商业片?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比起对方能随手拉出一个团的商业片导演,内地现在能拍好商业片的导演寥寥无几。

    不然董熹也不至于去招揽一部分港岛的导演,扶持本土商业片导演还需要时间。

    用文艺片?

    这年头文艺片虽然还不至于是“狗都不看”,但指望观众观影素质参差不齐,想用文艺片对抗对方成熟体系的商业片。

    那真是傻子他妈给傻子开门———傻到家了!

    所以董熹要拍就拍对方拍不出来的作品,主旋律无疑就是很棒的选择。

    港岛导演没有那种成长环境,拍不出独特的家国情怀。

    其实今年熹子影视正在筹备的《士兵突击》,完全可以看成是主旋律电视剧。

    因为是和军方合作,这部电视剧所有的演员都会在军队里训练一段时间。

    而董熹的角色也已经确定下来,并不是什么跑龙套的角色,而是前期比较重要的配角。

    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他一往荧幕形象的角色。

    军事题材的作品,永远都有属于自己的受众,就看怎么烹饪这道菜。

    如何用旧瓶装新酒也是一门学问。

    军人有时候不但要和敌人作斗争,新时期的军人还要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带头冲锋。

    就拿这次抗疫期间,就是军人冲在防疫查控的第一线。

    所以董熹的第一部主旋律电影,就会展现当代军人的风貌。

    题材也已经确定,剧本还在打磨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会是一部披着主旋律外衣的灾难电影。

    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