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盐没有胡落盐池的青盐好。」见赵匡明盯着,妇人也不觉得害羞,落落大方地说道:「听闻是北边草原池子里捞出来的,不太好。要说最好的盐,还得是丰州印盐,那可是贡品哩。圣人有福气,打小就吃印盐。就是到了现在,圣人天天都要吃丰州白面做的蒸饼,蘸着印盐吃。」

    「你怎知道?」赵匡明笑问道。

    「四里八乡都这么说,那还能假?」妇人理所当然地说道。「四里八乡都是哪里人?」

    「灵州的、宥州的、夏州的都有,不过还是绥州人最多。」赵匡明哑然失笑。

    「这是香料么?」他问道。

    「胡椒,可以去去腥气。」妇人讶异地问道:「官人不知道此物?」

    「知道。」赵匡明笑道:「昔年元载大肆敛财,骄纵无比。后被唐代宗赐死,抄家之后,搜出珊瑚数十株、钟乳五百两、胡椒八百石。」

    「元载是谁?」妇人问道:「怎么屯了那么多胡椒?」「唐代宗时的宰相。」

    「怪不得唐亡,这元载也太不晓事了。胡椒又不贵,去坊市里买不就是了?」妇人感叹道。

    「胡椒不贵?」赵匡明感觉自己的认知被颠覆了:「西域胡商远道运来,贵得很。你可知胡椒产于天竺?」

    「啊?」妇人张大了嘴巴,惊讶不已。

    「胡椒以前是很贵,现在没那么贵了。」老人走了过来,说道:「官人有所不知,这些胡椒都是从密州、海州运来的。」

    「杖翁有见识,连海州、密州都知道。」赵匡明哈哈一笑,问道:「莫非是大食胡商浮海运来?」

    老人有些不太确定含糊地说道:「或许是吧。不过,听我家大郎的同袍说,运到咱们这里来的胡椒,

    至少三一之数,产自安南。」

    赵匡明又被狠狠地震惊了一下。

    他好读书,知道前唐之时,胡椒多从陆路,由粟特、波斯胡商的驼队转运而来。如果大食胡商用海船运来密州,那个量确实不是驼队可以比的。

    其实他曾经想过,如果把胡椒价格打下来,会不会有更多的人买,进而赚更多的钱呢?他仔细推演了一番,发现可能性极大。

    只可惜,甚少有人这么做。

    胡椒这东西,唐初还被人当做药材使用,价格昂贵。后来胡商发现中原需要这种东西,于是多运了一些过来,价格慢慢降低,渐渐被人当在调味料使用。时至今日,胡椒的价格已经下降很多了,只有唐初时几分之一,但依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的。

    可眼前见到的事情颠覆了他的认知。一个府兵家庭在腌肉时,居然大量使用胡椒,难道最近又降价了?

    「安南何时产胡椒了?」赵匡明有些不解。

    「这却不知了。我家大郎也是听别人这么说而已。」老人说道:「不过谁又说得准呢?安南也是朝廷治下吧?若能广种胡椒,兴许是大好事呢。以前不觉得,现在发现,离了胡椒,这肉就没法吃了。」

    「为何?」

    「不用胡椒,味道太腥、太臭,卖都卖不上价。便是自己人吃,也觉得膈应。」老人说道。「以前没胡椒时怎么办的?」

    「有些草根比较辣,勉强合用。」「比之胡椒如何?」

    「不好比,不好比。」老人笑了,说道:「反正咱家也用得起胡椒,何必再去找辣根呢?」

    「衙内。」姚洎走了过来,低声说道:「安南确实产胡椒了,几年前才有的事。去岁在洛阳碰到静海军进奏院的人,说那边种胡椒的人越来越多,似乎是朝廷下令的。但安南胡椒也是大食胡商转运过来的,他们船多,熟悉海况,航海本事

    高,船也好,因此在见到北地对胡椒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