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宋代福建那一堆高产进士家族一样。

    此时的世家,固然有废物,但也有人才。废物废得很彻底,人才则超过一般人才的水平,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比如杜光乂。

    邵树德建立的朝廷,也不至于被这些官员把控朝政,因为大夏是复合制帝国,还有草原利益集团存在,科举也不会垄断所有官位,皇帝是有自己人用的,可以与文官打擂台。

    所以,杜氏、萧氏之类,用就用了,能咋地?

    杜氏叹了口气,道:「陛下,大兄前些年还好,这两年心疹渐渐严重了起来,发作时动辄骂人,甚至挥杖击打仆婢、下僚。妾担心有失朝廷体面。」

    「这…………」邵树德一听,也有些踌躇。

    杜光又以前很正常,这两年不知道怎么搞的,或许是太辛劳了,心疹渐渐发作。

    邵树德不知道心疹是什么,但从症状来看,有点精神病的意思。

    杜光又不发作时一切如常,思维敏捷,处理公务快捷、迅速、准确,但发作起来就要骂人、打人了,

    确实有点不像话。

    「先干着吧,实在不行就回家养病。」邵树德含糊道。

    杜氏靠入邵树德怀中,轻声问道:「陛下是不是在为西征筹备了?」

    「还是女诸葛知我心意。」邵树德笑道:「过一阵子,二郎就会抵京。最迟明年初,朕幸西京之前,会册封二郎为太子。」

    走出这一步,真的太艰难了。邵树德考察了许久,到现在才真正下定决心。

    曾经有个笑话,太子不能考察太久。在他这种开国皇帝眼里,太子简直处处不行,越考察问题越多,越失望,到最后废太子就成了必然——事实上不仅太子,所有皇子都会如此。

    邵二郎至少军事上还算不错,政治上也知道选择能臣帮他治理天下,那就凑合着用吧。

    再不行,也比一个擅长治国但军事上存在短板的太子强。

    如果注定要舍弃一桩能力,那只能舍弃治国理政了,必然选择武艺军略,这是时代特点决定的,没有办法。

    册封完太子之后,就得仔细挑选留守大臣了。

    此番西征他不会再带陈诚、宋乐二人了。他俩年事已高,还是留在洛阳享清福吧。

    政事堂、尚书六部的人事也会进行一番变动,且已经在进行中。

    就在七月十二日那天,刑部尚书装贽、工部侍郎杨涉、礼部尚书裴禹昌年老致仕。

    装贽此人,历史上也是被朱全忠所杀。当时都快七十了,还被贬为青州司户,赐死。

    裴枢、裴贽,都出身闻喜裴氏,寿命都够长的。

    礼部侍郎封冠卿出任尚书,翰林学士、关西同州人杨注出任礼部侍郎。

    早年由萧选推荐而来的第一批前唐进士、户部侍郎王彦昌出任刑部尚书。

    秦王府长史萧顷出任工部侍郎。

    因裴贽致仕、裴枢病逝,政事堂空出了两个位置,由礼部尚书封冠卿、兵部尚书王溥递补。

    如此,政事堂七位宰相分别是宋乐、陈诚、赵光逢、萧蓮、卢嗣业、封冠卿、王溥,整体年龄略微降低了些,但仍然不小。

    又以御史中丞李琪出任河西道转运使。

    前李克用幕府行军司马卢汝弼出任工部尚书。

    侍御史李德休出任刑部侍郎。

    李琪、李珽皆为沙州敦煌人。

    卢汝弼是前唐进士,幽州人。

    李德休则是河北赵州人。

    一番操作,逐步去除了立国初年因为统战需要录用的前唐***的影响,替之以自己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