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的疲累,以及伊、西、庭三州积存物资的消耗,他还得趁着蕃兵轮换的机会,进一步减少消耗。省下来的物资,还可以支持少量移民西行。

    “历代中原王朝西征,打得赢,但无法长期屯驻大军,最后只能羁縻统治。”邵树德站在一处荒地边缘,说道:“朕这一年,可真是让河西百姓苦死了。”

    杨爚失笑,道:“陛下,其实没那么夸张。碛北、碛南草原,明年还可征集一部分牛羊马驼,经草原输送至北庭。到时候养养膘就行了,有了肉奶,军士们就不用吃那么多米面了。”

    “牛羊又不是地里长出来的。连续两年大征牲畜,即便有朝廷补助钱粮,总体影响还是不太好。”邵树德说道:“明年再征一次,后年就停了吧。”

    “是。”杨爚记下了。

    两人一齐看着面前的荒地。

    随军蕃兵之中,有一部分是来自长夏、沃阳、榆林、洪源四宫的奴部侍卫亲军,约万人。

    他们平时且牧且耕,冬闲时集中训练,断断续续参加过不少次战斗,甚至可以说贯穿了邵树德的整个军事生涯。

    邵圣还是很喜欢这支部队的,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自己人,更重要的是听话,比如:他们现在就在本地官员的指导下开挖井渠,修一条全新的坎儿井。

    西州根本不缺地。耕地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缺的是水。而井渠就是重中之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趁着这会不打仗,能挖多少是多少,说不定明年春播时就多一些可浇灌的农地出来了。

    邵树德看着他们挥汗如雨的样子,十分满意。

    愿意干脏活累活甚至屯田的兵,这年月去哪里找啊?

    前有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因为修魏州外城搞得天怒人怨,父子皆死。

    后有钱镠让武勇都挖沟,为修城墙做准备,导致大规模叛乱。

    在武夫们看来,他们是军人,只会杀人,不会干夫子也能干的杂活,你让我们搞这些,不想过了是吧?

    当然,世事无绝对。唐末、五代初年武夫们不接受这个,到了后唐中后期,就有一部分人愿意干了,再到北宋,愿意干的人就更多了。

    武夫们的心气,是一分一分消磨掉的。

    “陛下,于阗王来了。”韩全诲走了过来,低声禀报道。

    邵树德回到皇伞盖下,整了整龙袍,道:“让他过来。”

    李圣天很快来到,大礼拜倒于地,道:“臣、大宝于阗王李圣天拜见陛下。”

    李圣天之父在几年前接受朝廷册封,封号“大宝于阗王”,李圣天袭此爵,是为大夏臣属。

    “起身,坐。”邵树德酝酿了下情绪,面色和蔼,语气温和地说道。

    “谢陛下。”李圣天也不推辞,坐到斜对面的胡床上,抬起头来。

    邵树德看着这个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的人。

    第一印象是很年轻,第二印象是眉宇间过于刚硬,应是个宁折不弯的人。

    “于阗户口几何?”邵树德问道。

    “户口二十万,可出胜兵五万。”李圣天身躯笔直地坐在那里,道。

    邵树德没有点评他说的话到底真不真实,反而顺着他的话赞道:“于阗兵攻龟兹,两战两捷,直接让回鹘人狼狈而逃,确实是能打的。”

    据臧都保所言,于阗出动了两万多步骑,直攻龟兹。回鹘兵不多,只有数千人,双方战于城外,于阗胜,回鹘败兵溃散,龟兹遂下。

    单从这些来看,于阗应该是有一定战斗力的,但也看不出多强。不过邵树德也没想着夺人家的土地,就无所谓了。

    “王师两路进击,数月间横扫伊、西、庭三州,复下焉耆,这才是真的横扫千军。”李圣天回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