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皇夏勇将志》做成游戏,他的武力应该也是接近一百的存在,虽然邵树德知道他到不了这种程度。

    “朕以讨伐李国昌父子起家,随后三十年东征西讨,渐至天下一统。”他继续说道:“而今四海升平,万邦来朝,这应该算是盛世了吧?”

    “陛下扫平群丑,励精图治二十年,已然是太平盛世。”

    “这些年无论草原还是汉地,日子都变好了,此皆陛下之功。”

    “如果这都不算盛世,还有什么是盛世?”

    ……

    几个人拼命说着,谄媚之意甚浓。

    邵树德没接他们的茬,只是定定看着远方。

    眼前这群人,已经不是当年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老人了。

    老人已逝,新人却未必有那份跟着他打天下结下的深厚情分。

    情分啊情分,看似虚无缥缈,却又是臣子们一生中孜孜以求的东西。

    情分不值一钱,但却可保全家富贵。

    情分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束缚住君王高高举起的屠刀。

    人走茶凉,人没了,情分也就没了。

    “朕午夜梦回之时,经常汗透衣背,忧心不已。”邵树德叹了口气,说道。

    众人心中咯噔一响,隐隐有所猜测。

    偏偏这话还不好接,不好说。

    “喝酒吧。”邵树德挥了挥手,道。

    几人立刻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然后端正地坐在那里,像聆听教诲的学生。

    邵树德摇头失笑。

    终究不是老兄弟。如果是一起走过来的老人,即便有君臣之分,也不会这么生分。

    说到底,他老了,熬死了很多老人,新一代在他面前毕恭毕敬,惴惴不安。

    邵树德回到座位后,端着酒碗,沉吟了一会后,说道:“朕梦到有朝一日,草原风云激荡,有人率数十万骑南下中原,杀得血流成河,数百里无人烟。而大夏的国祚,就像秋天的落叶,飘零不定,又像风中的烛火,晦暗不明。”

    “陛下……”几个人有点坐不住了,神色惊疑不定。

    邵树德的思绪从追忆中彻底抽出,用略带些漠然的目光看着他们,道:“诸卿可有解法?”

    “陛下,草原之上,无人能出数十万骑,除非有北衙枢密院的调令。”庄敖说道。

    “禁军骁勇难敌,纵有数十万骑,怕是也不敢南下。”苏支说道。

    “陛下,臣愿献背嵬壮士五百至洛阳,拱卫京师。”

    “谁若造反,我等必诛之。”

    ……

    邵树德的目光在他们身上转来转去,最后一丝耐心耗尽,不太想和他们再说些场面话了。

    因为这些所谓的故人之后不值得他纡尊降贵,不值得他投入感情。

    就在这个时候,可敦城巡检使浑释之说话了:“陛下,臣闻碛北诸部各有夷离堇,多者管兵万人,少则两三千。定期操演、整训,如臂使指。臣以为,碛南诸部亦可仿其旧例,重新整顿,以为国之干城。”

    此言一出,其他几人神色不一。

    这倒不是他们有什么反意,其实是本能在作祟。谁不想当军阀?谁不想把持着更多的人丁、牛羊?

    草原就这德性。

    汉地军阀尚知互相吞并,草原酋豪就不想么?一样啊。

    浑释之把话挑明之后,事情便走到了最终一步:怎么办?答应还是不答应?答应的话,是不是还可以讨价还价一番?

    “浑卿真是妙人。”邵树德笑了笑,起身敬了他一碗酒,道:“满饮此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