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为先,然后是鱼、牛,最后才是猪、羊!”

    王泰朗声道:“大家干的越好,犒赏的越多,只要努力做事,我王泰不会亏待大家的!”

    张三嫂等人都是喝彩叫好。这样一来,家里的日子真的要大为改观了。

    “公子放心,小人们一定尽心尽力,不让公子失望!”

    “好好做事,拜托大家了!”

    王泰转过头来,对一旁眼睛睁的鸡蛋一样大的吴盛说道:“舅舅,这些琐碎事情,你就多费心了。”

    吴盛如梦初醒,满脸兴奋之色,连连点头道:“放心吧,舅舅不会让你失望!”

    王泰长长出了口气。未雨绸缪,可不能临急抱佛脚,坏了大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建鸡场、鸭场、鱼塘、猪场,这些规模都要扩大。小打小闹的家庭经济,那是规模化、企业化经济模式的对手。

    佃户们离开,吴盛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这不知又要花多少银子?”

    王泰微微笑道:“舅舅,先投10万两银子,如果前景不错,咱们再继续扩大投入! 家禽产业,咱们要做成陕西第一,大明第一!”

    北方干旱,蝗灾肯定是会接踵而至,蝗灾一般发生在河流周边,这也是他在河边大规模建鱼塘,让蝗虫无法产卵,大规模养鸡养鸭,消灭蝗虫的初衷。

    “陕西第一!大明第一!”

    吴盛喃喃自语,失魂落魄而去。王泰看着他的背影,暗自愧疚。

    自己一番“肆意妄为”的大手笔,把一个老实人,逼成了什么样子!

    “公子,杨先生来了。”

    王二进来禀报,脸上阴晴不定。

    “那个杨先生?”

    王泰一时愕然,想不起来这人是何方神圣。

    “公子,就是在咸阳街上算卦的那个杨先生。”

    “打井、造水车的杨先生!”

    王泰恍然大悟,他看了看王二,狐疑道:“王二,你怎么看起来怪怪的,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什么,公子!”

    王二避开了王泰的眼神,赶紧开口。

    “公子,我把杨先生请进来?”

    “请他进来吧。”

    王泰点了点头。过年过节,别人主动上门,自己当然不能拒绝。

    “王公子,过年好,恭喜你了!”

    杨先生进来,一袭青色半旧棉袍,依然是风度翩翩。

    “杨先生,过年好,不过这喜从何来?”

    王泰示意杨先生坐下,笑着问道。

    “公子荣升陕西团练总兵,岂不是一件大喜之事?”

    杨先生的话,让王泰哈哈大笑。

    这杨先生,果然是个奇人。王泰刚荣任陕西团练总兵,他便立刻得了信息,

    “先生,请喝茶!”

    王泰微微一笑。他喜欢这样的洒脱人,如果能再热血一点,愤世嫉俗一些,更会让人觉得他的可爱可敬。

    “刚才从外面进来时,看公子所练之兵,人人英武不凡,隐隐透着一股杀气,让人不寒而栗。公子练兵,尽得古人精髓,在下佩服!”

    杨先生说着,打量着眼前的王泰,目光炯炯。

    他屡试不第,耗尽家财,数年来游历大江南北,南至闽粤,北至塞外,天下之事,见者甚多,可这王泰练兵,别出心裁,让他耳目一新。

    若是大明天下如王泰练兵,又何惧区区内忧外患,南寇北虏?

    “练兵之法,不过在于饷银充足,军纪森严,训练得法,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