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一侧的“中外图书馆”内,灰尘被拂去,书本被摆上了书架,翻译、反复翻阅,知识重见天日,西书七千部,终于与大名学子见面。

    清水红砖墙,灰瓦坡屋顶,以及玻璃拱形门窗,三层楼房,端庄典雅,正门上,悬挂着“中外图书馆”几个烫金大字的长匾,醒目异常。

    本来打算建在陕西的图书馆,随着王泰入主河南,终于建在了黄河之侧。

    踏上台阶,进了馆内,地面用软木铺成,墙壁全部采用红砖配落地窗,厚重的窗帘,稳重的钢铁书架,庄重典雅,浓浓的学习氛围。

    近乎长方体的三层楼,内部却是绿树掩映,奇花异草,流水潺潺,馆阁楼台,犹如园林一般。

    图书馆长方体前体一二楼,都是无数装订成册的图书,用于出售。所有书都是横排左始,书里内容段落之间,加了标点符号,以便读起来通俗易懂。

    事实上,不但卖的书横排简体,就连军政的公文书写,各个学堂的学生写字,也都是要求横排简体。

    书本售卖便宜,即便是一般人家都能买得起,这也是河南的惠政之一。

    图书馆长方体的前体三楼,则是用于借书。借书办理借书证,阅读则需要办阅览证。图书馆面向全城开放借阅,学校师生读者限借3册,借期两月,其他读者限借2本,借期一月。

    至于长方体两个侧体的东西三层楼,西边为外籍“专家”的宿舍,东边是中国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宿舍。

    至于图书馆的翻译馆,则是在长方体的后体。金尼阁从欧洲带来的7000典籍,全都是在这里翻译,编撰,再传授于学校。

    从三楼的通廊回到西侧的翻译室,傅泛际和托雷斯几人正在翻译一本数学典籍,看到艾儒略进来,几个人都是放下了手上的工作。

    “艾儒略神父,大明南方的传教,你忍心放下吗?”

    鲁昭看着艾儒略,笑着问道。

    艾儒略已经决定辞掉华南耶稣会会长一职,到图书馆就职。傅泛际也是一样,二人年事已高,翻译工作量大,他们也无暇顾及。

    完成金尼阁神父的遗愿,也许是他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

    “现在有那么多的神职人员帮忙,我也可以放心了。”

    艾儒略来到桌边坐下,把手上的《地理博览》打开。

    “傅泛际神父,看来你最近心情不错啊!”

    艾儒略抬起头,看着红光满面的傅泛际,开起了玩笑。

    “艾儒略神父,你不也是这样吗?”

    傅泛际指着满屋子的图书,心情舒畅。

    “金尼阁神父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图书馆建成,他们这些传教士们,也终于有事可干,充实了起来。

    “遗憾的是,咱们在大明传教,好像并不是很理想啊!”

    鲁昭的神情,似乎有些不满足。

    在大明传教了四五年,不过数百信徒,相对于大明庞大的人口基数,似乎有些太差了些。

    “不管怎么样,这位王大人的治下,咱们传教不缺钱财,环境安逸,慢慢来吧。”

    艾儒略传教三十多年,也不过几十信徒,还都是高官权贵。王泰如此看重他们的知识,也让他欣慰。

    “艾儒略神父说的不错。

    咱们原来在日本传教,不比大明好多少,不过最后被杀了多少兄弟,还被赶出了日本。王大人年轻,眼界开阔,咱们在大明传教,可是比在日本好的太多!”

    另外一个传教士卡瓦略,曾在日本传教,想起昔日的境遇,很是感慨。

    “现在有了这位王大人,荷兰人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