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车,繁荣百业。他也知道王泰调他来京师的目的。百废待兴,需要得力官员来贯彻实施,他被寄予厚望,也是压力山大。

    “殿下,只是分田这一招,便使京师的数万乞丐闲人销声匿迹,市容市貌为之一新。殿下好手段啊!”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百业兴旺,阎应元是有感而发。

    “没有人天生想做乞丐,虽然有人好逸恶劳,但归根结底,人有尊严,也想过好日子。官府帮百姓,爱百姓,反过来亦然。”

    王泰显然也是感同身受。

    “解决土地兼并,耕者有其田;废除苛捐杂税,设立市舶司,繁荣国内和海外贸易;兴办义务教育。殿下凡此种种善政,下官佩服!”

    高名衡心悦诚服,拱手行礼。

    “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兴亡百姓苦,希望经过二十年,三十年的努力,这田地的赋税,能够取消。那个时候,国家才是真正的兴旺!”

    王泰微微一笑,说了出来。

    “高大人,等你到了朝.鲜,就放手去做吧!”

    高名衡和众人一起行礼。

    “多谢大人教诲!”

    “大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一片赤子之心。”

    陈子龙拱手行礼,脸露兴奋之色。

    “其实大人最妙的,便是设置高等学堂,此举尽得读书人之心,这才是妙招!”

    其他几人都是会心一笑,王泰也是莞尔。

    除了河南学堂,现在在京城也办起了京师大学堂,用于招收天下各地的读书人,进入学院学习,出来报效国家。

    当然,还有一座关中学堂,不过此时在李自成的统治之下,应该已经失去它的效用了。

    “学堂里学的不再只是四书五经,数学、物理、天文学、历学,再加上体育。光是河南学堂和京师大学堂两所学校,一年就要招收3000余名学生,天下读书人,无不交口称赞。这又是殿下的一大善政!”

    教育司的主事朱之瑜抚须而笑。

    考上高等学堂的士子们,学习的重点不是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而是数学、物理、地理,甚至是医学等自然学科,就连军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对于旧事朝廷的开科取士,三年不过二三百人,学堂每年几千人的招收名额,可是尽得天下读书人之心。

    京师大学堂正在筹建,地址就在原京城国子监,虽然是旧瓶,装的却是新酒。6月考试,9月才入学,报纸上大肆宣扬,大江南北的读书人,早早已经云集京城,准备冲刺考试,博取功名,拿到入学的资格。

    “京师大酒楼!”

    街口什字处,新酒楼高大气派,人来人往,菜香扑鼻,旁边的杨震,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你小子,有了老婆孩子,还是不喜欢吃早饭!”

    王泰摇了摇头,看了看讪讪而笑的杨震和众人。

    “进去,解决一下?”

    “我去安排!”

    杨震低声叮嘱卫士,迫不及待,就要跑进酒楼。

    “安排什么,进去就是。”

    王泰摆摆手,阻止了杨震,向前走去。

    “你呀,不知道公子最怕扰民吗!”

    王国平低声细语,和愁眉苦脸的杨震赶紧跟上。

    十几个客人进来,气度不凡,酒楼掌柜不敢怠慢,亲自把王泰等人迎上了二楼入座。

    酒楼里熙熙攘攘,王泰也没有想到,不过十一点左右,酒楼里已经是生意兴隆了。

    众人坐下,杨震先来了热饼填肚,其他人则是分了几桌坐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