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王者级别的。在这里,很多技能也运用不上,王谧还觉得手痒的很。

    现在的他,身份位置不同了,只要他能给那些投献者一个好脸色,他们都要感激涕零了,更不要说,他还一直热情洋溢的招呼他们吃饭,作诗。

    这一套功夫下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已经瞬间转变为王谧的铁杆,要为了琅琊王肝脑涂地了。

    都是些实在人。

    突然之间,他理解了王默。

    相比那些实心眼的壮勇,底下的那些士子,歪心眼可就要多得多了。

    这些人果然是只能用之,不能信之。

    但要说用处,还是这些人更多些。

    毕竟,都是文化人嘛,治理国家少不得他们,将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

    乱世之时,武将就能够大展拳脚,那些开国的国公,大部分都是武将,而他们也都是这个王朝的奠基人最倚仗的人。

    而只要是局势稳定下来,就将要面对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承平时代,而这个承平的时代,肯定要比乱世的时间要长久的多。

    那么,对于承平的时代来说,管理,繁荣经济就是更加重要的,也更加迫切的问题。

    这些事情,原本武将就不擅长。

    就算临时给他们机会,他们往往也掌握不住,毕竟,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大致都没有念过几天书,大字都不识一箩筐,什么经济啊,什么商贸啊,日常的管理,根本就不懂,也没有这个概念。

    虽然有些时候,他们也让会被委以重任,充当仆射等朝廷要职,但那大多数都只是挂职而已,并不会参与日常府衙的管理。

    毕竟,也不精通嘛。

    能够被授予这样光荣又重要的职位的武将,大多也都是心里有点数的,知道自己的斤两。

    不过是在这里充当一个平衡,至于那些各部的具体事务,他们不会过多参与。

    就好像是曾经的魏国公徐达一样,在他充当宰相的那段时间,他长期都在边关负责和残元作战。

    就算是领了这么一个职务,那又能如何?

    还能指望他真的去管理六部的日常吗?

    或者说是那些六部的尚书要向他事事请教,还要等他从前线上发来指令?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那根本是行不通的。

    于是,正经的维持王朝的运转,还是要靠这些正经的读书人,这就是在承平年代,武将往往很失落很迷茫的原因。

    而对于王谧来讲,现在的他正经是个融合体。

    一方面,他也是带兵打仗的,能征善战的武将当中,绝对要算他一号。而学问呢,他又一点不比在座各位差,甚至比他们还要强得多,在看身份地位,就更是没的说。

    文臣需要的东西,他有,武将需要的东西,他也具备。

    正宗的文武全才。

    于是,在这个时候,聪明人就该知道,他王谧的眼里不揉沙子,现在能重用你,你就应该知道轻重,知道自己的定位。

    老实拿好了自己的差事,用心做事,琅琊王必定不会亏待了他们,可若是谁想不开,想要挑战一下他的耐性,那他也可以陪他们玩玩。

    而另一边,一个时刻准备搞事的人,终于来到了他的舞台,而琅琊王也不会感到寂寞了。

    年轻人看准了招牌,便探身入店。

    正是薛家楼。

    早就听说,建康城里百家饭馆酒家,唯有这薛家楼是最好的,菜品出众,服务也到位。

    初次来到这里的年轻人,当然要趁着大好机会见识一下了。

    才刚落座就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