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战刃锋利、骏马如龙,滔天煞气弥漫长空。整支军队如同一支无坚不摧的利箭,所过之处,敌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瞬息之间便将数千名迎战高句丽骑兵击溃。

    骁果军撕碎了这道仓促来战的防线,毫不停留的向高高飘扬的高句丽帅旗方向杀来。

    持续两天半的攻城战已使高句丽军士兵筋疲力尽,全军上下的注意力和重心又在娘娘城之上,当大隋铁骑干脆利落的把迎战骑兵摧毁干净,将士们胆寒心裂的望风而逃,引起全军一片大乱。

    受此影响,云梯和巢车上的高句丽士兵也是魂飞魄散的跑了下来,却被场面下密集的袍泽挡住了退路,上方的很多士兵一时半会之间下不来,纷纷从上面纵身而下,大多被下方士兵高高举起的长矛刺穿了身体,就算有人侥幸不死,也被乱了的士兵践踏而过,面临另一种更凄惨、更煎熬的死亡。

    战争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防范的高句丽几万大军坚持不到一刻时间,就被勐然杀来的骁果军杀得惨叫连天、哀鸿遍野。

    主将独孤盛担任锋失阵的箭头,他在高君雅和王辩带着大军、以扇形之势从北方包抄而上之时,率领四千名骁果军杀向帅旗之所在。

    「三军集结!」武斌已然下了巢车,纵身坐上战马,他见身边的精骑已向敌军杀去,拼命的吆喝着。

    独孤盛带着亲兵将四周之知杀戮一空,便驻马观看敌情,他清晰看到身着明光铠的武斌在数百名精骑的护卫下拼命吆喝,便想冲杀过去,但是敌军的骑兵保卫得太过密集,要是这样杀进去,必然出现巨大的死伤。

    他将长槊往地上一名敌军士兵的尸体一/插,张弓取箭,在武斌作出抬臂指挥的姿态之时,右手一松,箭失划过一道黑色弧线,在武斌抬臂之时,狠狠地穿透了防御力较为薄弱的腋下铠甲,武斌一声惨叫、翻身落马。

    继而又是一箭,将手持帅旗的亲兵统领射杀在地。

    主将和帅旗既是一支军队的灵魂、主心骨,也是军纪和约束,如今主将生死不明、帅旗又已倒塌,附近高句丽军士兵在失去战斗意志的同时,也失去了约束;他们如决堤的洪流一般,惊惶失措的跟着溃兵向东逃窜,即使是各级将领拼命呼喊也无济于事。

    然而此时的逃离,也只是暂时的。只因水师副将王仁恭已率一万名水师步卒在东边数里之外组建好了战阵,且以整齐的步伐向西推进,截断了高句丽溃兵的退路。

    高句丽军溃兵北面是山、南面是海,后面又有大量骑兵追杀,他们无路可逃,在王仁恭军的威慑下,纷纷弃刃投降,最终,一个都逃不回去。

    过了约有一个时辰,战斗终于渐渐停止下来,负隅顽抗三千多名悍卒被隋军士兵屠杀殆尽,一队队投降士兵遵照命令,放下兵器、脱去盔甲,在原野上等候隋军的处置。

    在持续的三天时间的娘娘城战役之中,六万名西进的高句丽士兵几乎堪称是全军覆没,除了遁入千山的一千多名士兵以后,余者要么战死、要么成了俘虏,还有一些人在慌乱中投海「自尽」了。

    。

    。

    。

    。

    娘娘城东城。

    周法尚和独孤盛、高君雅、王辩看到大事已定,他们不管高句丽溃兵了,将打扫战场事宜交待下去以后,便匆匆忙忙的带着两千名骁果军来到城外叫城。然而长长的城墙之上竟然一片死寂、无人应门,最后还是骁果军士兵登上云梯,从里面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四名主将进入城中,迅速登上城头,眼前的一幕让这些经历无数阵仗的大将和随行战士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只见城上隋军士兵横七竖八的躺

    倒了一地,除了一些低吟的伤兵,余者不知死活。

    周法尚见到一名校尉手持长矛、面带微笑的靠坐城垛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