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当众提了“买卖同罪”的规矩,还问杨广要不要出征突厥。

    杨广一时哑口无言、羞刀难入鞘,先前多么的运筹帷幄、多么的意气风发,早朝时就有多么的狼狈不堪、多么的无地自容。来了句容后再议,便匆匆忙忙的宣布散朝了。回过头,又把这些重臣叫来商议对策。

    见杨广面色难看,大隋高层心头也有些凝重,突厥不仅是打杨广的脸,同时也是在打整个大隋的脸,此事一经揭开,朝廷必须做出令所有人信服的决定,否则何以治天下?异族又如何挂靠大隋?

    “都说说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杨广倒是没有责怪那个臣子,毕竟这是掩耳盗铃的事情,根本瞒不了多久,就算那个臣子没有说,也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与其让人煽风点火、兴风作浪,倒不如尽快解决干净。

    “圣人,依老臣所见,我大隋可先礼兵。”高颎虽然年老体衰、精力大不如前,可是在事关大隋荣辱、尊严的问题上,却是毫不含糊,他看到众人都不说话,便起身道:“礼,便是遣使北上,让启民可汗给出解释;如果他的赔偿以及交出的人头令我大隋满意、令四周异族信服畏惧,此事作罢。反之,则出兵,至于杀到什么程度,一切皆由前方将士决定。总之就是大隋不可辱,胆敢犯我大隋者,杀!”

    杨广沉吟半晌,抬眸问道:“诸位,高相此法如何?”

    “圣人,臣无异议!”裴矩起身向杨广行了一礼,点评一般的说道:“我大隋要是先礼,不仅把难题移到突厥,也能彰显得我大隋讲道理、重信义的风度;要是我们因为突厥没有交出满意交待而动兵,周边异族也认为我大隋已经仁至义尽,一切错在突厥,而不是我大隋横行霸道、仗势欺人。”

    “言之有理。”杨广也认可高颎提出的先礼后兵之策,他点了点头,习惯性的将上次看向杨集:“卫王?”

    “高相、裴相说得对,我没有异议。”这是杨集的真心话,也没有补充之处;然而杨广和在场重臣不知为何,心中老是觉得他敷衍了事,根本就没有用心。

    杨广疑惑的看着杨集,又问了一句:“果真?”

    “不假!其实我也有话要说,然而高相和裴相把我想说的全说了,我又能如何?”杨集无奈的说道:“不过在‘后兵’这个方面,我有一点小小的补充,那就是在用兵之时,我大隋以宗主国的名义向草原各大势力下令,让他们出兵狗咬狗。这样既能减轻我大隋伤亡,也能削弱狗和狗,而且还能加深彼此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之后就让他们自己打吧。而战争最消耗国力,只要他们打上三年五载、国力消耗殆尽;我大隋再出面调解,届时他们一定远比现在听话。”

    众人尽皆无语:“……”

    前一句话说全让高颎和裴矩说完了,紧接着,却又来了这等损人利己的驱狼吞虎办法,还好意思说自己“没有异议”?

    “圣人,八百里加急!”便在此时,直阁将军独孤凌云闯入大殿,拉紧其后的两名禁卫半扶半揽着一名浑身泥浆的信使。

    八百里加急代表天大的事,送这类情报的信使、以及接待他的人,可以不经通报就能闯到宫城,禁卫只能对其防范和戒备,而不能阻止。所以独孤凌云等人不是失礼,而是职责所在。杨广闻言,心下一惊,连忙问道:“发生了何事?”

    “启禀圣人,定襄太守兼总管杨玄感遣使来报,称是启民可汗死了。这是杨太守的急报。”独孤凌云一边说,一边大步上前,将一封信递给杨广。

    听了独孤凌平的话,众人顿时又惊又喜。启民可汗是扶大厦之将倾、承上启下的存在,他对于突厥“王朝”来说,等于是汉朝的刘秀、刘备,同时也是大隋君臣极为重视的枭雄人物,如今竟然死了?

    杨广没有立刻拆信,向那名信使问道:“启民可汗是什么时候作古的?”

    信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