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还说臣名声不好,怎么也不瞧瞧他们士大夫的好名声都是打哪儿来的?”

    “一边一起做我们家的官,一边一起贪我们家的钱,今儿你吹我,明儿我捧你,姻亲联络,师生乡党,沆瀣一气,一个攀一个,一个搭一个,一个捆一个,这名声能不好吗?”

    朱翊钧心想,原来晚明的藩王也有觉得自己吃亏了的时候,

    “申时行在苏州要真有甚么欺压良民的不法行为,言官早就上本参奏了。”

    朱翊钧用一种“朕心里都有数”的语气淡漠回道,

    “前几年他刚当上首辅的时候,御史还借他的长子申用懋和张四维之子张甲徽来告诫朕要‘严科举之防’呢。”

    朱翊镠道,

    “这不算甚么,阁老们的儿子得功名必有那么一遭儿,言官要紧的话不说,单拿这种事来唬弄皇上,皇上竟也信他们?”

    “皇上别瞧申时行在苏州没敛甚么大财,他家那两个姻亲,一个直塘徐氏,一个乌程董氏,加起来都富冠三吴了。”

    “太祖皇帝不在江南封王,是为恤朝廷财力,现在倒好,一个破落户,不过是书读得好些,入赘个儿子,就能当‘江南王’了!”

    朱翊镠话虽然说得不怎么好听,但总体而言道出的也都是实情。

    申时行原来姓“徐”,关于他的身世大致有两个版本。

    其一是说申时行的祖父申乾早年过继给舅家改姓徐,因此其后子孙都姓徐,其二是说申时行是私生子,父亲是个富商,生母是个尼姑,由于生父不认,侥幸被直塘徐氏收养,才跟着养父改姓徐。

    不管是哪个版本,说申时行是破落户确是有些过分,申时行顶多算是因寄人篱下而导致童年有些坎坷。

    事实上过继申时行祖父申乾的那一支苏州直塘徐氏非常有钱。

    方才朱翊镠提到的徐泰时就是徐家的第四代,在他之前,徐泰时的父亲徐履祥于嘉靖二十年中进士,之后官至尚宝卿,徐家就此已经完成了由富变贵的过程,正式走上了仕途之道。

    除了方才提到的“留园”之外,现今苏州的许多古典园林都出自直塘徐氏之手。

    譬如徐泰时堂伯父徐封建成的紫芝园,徐封之弟徐佳靠赌技赢来的拙政园,徐泰时父亲徐履祥留下的六房庄、十房庄和长善浜,以及徐履祥弟弟徐履中的子本园。

    如此大规模的造园工程,在江南富庶之地都算是罕见,再加上有申时行这位“状元宰相”做靠山,徐家可算得上是苏州当地数一数二的权贵了。

    申时行与徐泰时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从中国人的辈份上来讲,申时行要称呼这位比自己小五岁的徐泰时为堂弟。

    且根据历史史料,徐泰时能顺利获得功名,和这位申时行这位堂兄也有脱不了的关系。

    徐泰时被录为进士的万历八年,正好是申时行担任主考、余有丁副考,要说是“举贤不避亲”,朱翊钧都觉得有些对不起申用懋和张甲徽。

    在这件事上更为明显的是申时行的另一门姻亲“乌程董氏”,当年严世蕃就提过天下有十七家家产超过五十万两的富豪,乌程董氏就是其中之一。

    乌程董氏起于嘉靖年间的礼部尚书董份,他是嘉靖四十一年的副考官,因为在那一科录取了申时行、王锡爵和余有丁,因此成为了他们的座师。

    历史上的董份的确如朱翊镠所言是“富冠三吴”,他在苏湖诸邑,尤其是乌程、乌江占有数万亩土地,还利用部分家财放私债,集地租剥削与高利贷剥削于一身,是浙江南浔屈指可数的乡宦。

    董份的一个孙女嫁的是申时行的次子申用嘉,或者反过来说,申时行次子申用嘉入赘董氏为董份孙女婿。

    董份的另一个女儿嫁的又是徐泰时,听说她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