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和农耕地区的分野,还隔断东部女真和西部蒙古的联合。

    开原是明初东北塞外军事补给的基地和中转站,洪武和永乐年间,辽东荒芜,屯田未设,粮饷布花等军需,皆依赖内地海运。

    辽东海运的船队到达牛庄以后,可以换船溯河而上,直接到达开原城外的老米湾,再以开原为主要粮饷囤积地,补给开原以北的卫所和驻军。

    而由于辽东海运负担沉重,且风险极大,开原以北卫所,补给线太长,又缺乏安全保障,这样就造成了大宁和奴儿干都司卫所和驻军的补给困难。

    洪武后期,明廷开始逐步放弃经营开原边外。

    永乐初,受靖难之役的影响,明廷将大宁都司内迁;宣德五年,又罢松花江造船之役,全线后撤至开原。

    至此,明廷在开原以北,不再驻军,仅保留羁縻卫所。

    在交通位置上,开原既是辽东地区的驿道中心,又是东蒙古和女真地区的交通地标。

    女真的朝贡验关,都必须经过开原,是明廷沟通辽东和女真地区的唯一官方通道。

    正因如此,开原成为了明廷经营女真地区的前进基地,又是辽东防御蒙古内侵的军事重镇。

    在大宁都司内迁和奴儿干都司撤销后,边外的羁縻卫所由开原守官和将领履行联络和管理职责。

    通过开原,明廷能够有效地控制东北各民族和边外的羁縻卫所,隔断蒙古与女真的联合。

    开原的特殊性,还体现为开原卫所驻军和屯民的来源和成分的多样性。

    作为辽东的军事重镇,明朝在开原设置了大量驻军和屯民。

    在这些驻军和屯民中,有大量归附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多被纳入军卫体系之中,称为“达官”。

    开原将领往往因此卷入女真内部事务当中,李成梁对南北关事务的干预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由于开原的特殊战略地位和驻军屯民间复杂的族群关系,使其成为辽东与东蒙古、女真地区贸易互市中心。

    开原设立的三处马市中,新安关为东蒙古互市之所,而镇北关和广顺关为女真互市之所,

    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和叶赫部分别筑寨于广顺关和镇北关外,专门从事于开原马市的居停中间贸易,这就是开原马市“南北二关”的主要利益矛盾点。

    所谓“居停”,就是充当贸易中间人,从事转手贸易。

    这种转手贸易就是南、北关将从明朝得到的朝贡赏赐和开原马市贸易的布匹、手工业品、农具贩运至深处女真,换取大量的皮货和山货。

    同时,引导深处女真部落前来开原马市进行贸易活动。

    开原马市贸易,特别是貂皮贸易的繁荣,最终形成了海西女真南北关强酋和开原将领、势家共享的利益格局。

    开原马市贸易由此为女真强酋和开原将领、势家所垄断,双方甚至结成亲戚,共同分享巨额的贸易利益。

    辽东与女真地区的贸易主要有两条贸易路线。

    一是自黑龙江下游上溯黑龙江、松花江,更折向西南经今哈尔滨附近南抵开原;二是自朝鲜咸境南道,循图们江东北行,经长白山绕松花江上游,西南行至开原。

    这两条从女真地区到开原马市的贸易路线,被女真人称为“金路”。

    龚正陆心里是很清楚的,能从“金路”上攫取最大利益的并不是哈达、叶赫或内地而来的商人,而是由军功而起的辽东将领和势族。

    王缄与顾养谦的争执,也并非全源于“主抚派”与“主剿派”之争,而是南北关势力失衡和辽东将领利益格局的转变。

    王台死后,其所为哈达部建立的贸易垄断王国瓦解,北关逐渐掌握了贸易和军事的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