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范礼安说,海外有不少无主之疆,皆是富饶之地,你要是出海,那便是去为我大明开疆拓土的,自然与当年的三宝太监不同。”

    朱翊镠仍是笑道,

    “皇上这就是在说笑了,从前蒙古人是怎么分裂成四大汗国的?还不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出来的?”

    “忽必烈打下了南宋,统一了整个中国,可他不也是彻底失去了他父亲拖雷当年西征得来的疆土吗?”

    “臣不愿步蒙古人的后尘,海外番邦,无非是一些蕞尔小国,说不定还没有皇上赐给臣的河南封地大呢。”

    “既如此,臣又费心巴力地出海去为难那些小国作甚么呢?”

    朱翊钧不得不承认,朱翊镠的这本政治经济账算得是很清楚的。

    对于晚明的实际情况而言,让亲王出海,不但前期投入大,短期回报少,倘或出海亲王心生异念,还有另立中央的隐患。

    因此即使是明朝历史上出海观念最开明的明成祖,真正放心派出去七下西洋的也是没有生育能力的太监。

    大一统的国家就是喜欢在这点上斤斤计较,朱翊钧可以想象,倘或晚明也有一块像澳门一样的海外飞地,定不会像腓力二世那样放任自治,甚至在后期承认其自治地位。

    所以蒙古人的教训在朱翊镠看来才会这么深重,毕竟大一统胜过一切,甚么赚钱、甚么殖民、甚么文艺复兴,甚么西方科技,都比不上万民一统来得重要。

    而以万历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来看,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封建社会意义上的“一统”海外殖民地。

    既然做不到,那干脆一开始就不要去做,反正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亲王从来都是吃老祖宗留下的大锅饭,只要朱明王朝的这口老锅还在,就少不了他朱翊镠一口吃的,他朱翊镠又何必出去另开灶台呢?

    何况那一方另开的灶台还有因为名不正言不顺而被随时砸烂的风险。

    这种苦差别说皇帝暂时只拿得出三十万两的投资,就是这三十万两一分不剩地全都倒找给朱翊镠,他潞王殿下都不一定肯干呢。

    朱翊镠的小算盘里藏着中庸的大智慧,这种专属于中国人的古老智慧是朱翊钧无法反驳的。

    毕竟中国人的传统就是用大智慧来算小账。

    虽然大明的小账算出来的结果是让太监出海去抖威风,但不管怎么说还运用了一回大智慧,而到了满清,却彻底连算账的机会都不曾有了。

    “四弟,你就一点儿都不想出海去看看吗?”

    皇帝微微地皱起了眉,他放弃算账了,靠算账是算不赢这群拥有大智慧的古代人的,

    “朕同你说句实在话,如今河南一地,周、赵、郑、唐、崇,共封亲王有五,郡王八十,将军、中尉、郡县主君、仪宾,并无名禄者共六千八百九十余人。”

    “这是隆庆初年的数字,到现在河南百姓供养的亲王宗室总计可逾万人,再多供一人其实也无所谓,如何也减不了那万人之负,可要是能少供一人,那便是有利于民的大恩德了。”

    朱翊钧的“大恩德”实则并没有夸大其辞,当年李自成在陕西起义之后,第二个响应闯军的就是河南百姓,可见河南当时被剥削得有多么严重。

    朱翊镠“嗬嗬”笑了两声,道,

    “臣觉得海外没甚么可看的,哪里的人性情都差不多,无非是洋人们的皮肤白些,头发红些,看多了也不觉得稀奇。”

    朱翊镠的拇指和食指一刻不停地翻腾着那片夹在他虎口中的金艾叶,

    “哪里都比不上中国,皇上,臣很确信这一点。”

    朱翊钧心道,你当然这么想了,但你有为那受剥削的河南人民考虑过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