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国的神圣领土。

    在宗教、舆论和新闻的三重洗脑下,教皇国除了一百六十多万常备军,再次组建起了一支六百万人的仆从军。

    根据帝国的情报显示,教皇国的国内青年人口至少降低了六分之一,因战争死亡的人数多达五百万人,是帝国的三十倍,其死亡者的九成以上是贱民。

    大量人口的死亡没有使教皇国社会秩序崩坏,反而变得好转。

    不论是治安、交通、卫生、经济活跃和社会稳定程度,都在向好。

    因为,帝国内的学者认为有一种可能是,教皇国是利用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降低人口压力,以避免它的社会高压锅爆炸。

    换句话说,他们把帝国当成了他们的减压阀,凝聚器,和政治工具。

    不只如此,还搞得帝国在世界舆论上极其被动,连国内都受到了影响。

    可以说,他们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但就是因为做得太好了,帝国现在的怒火已经不可压抑了。

    李龙兴的亲征被全票通过,六大军区都会派至少一个集团军来接受皇帝陛下的指挥,中央军区则会出动三个集团军,皇家近卫军出动四个集团军。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林文撕毁停战协议、在石州悍然开战的消息传回来了。

    敌对集团刻意控制了消息传递的时机,选择一个在帝国最团结、最激愤的时刻把消息送达,以便于显得林文就是破坏团结的那个人。

    然后,各大利益受损的高官权贵们,纷纷群起攻击林文,作出群情激奋的模样,意图把他打造成千夫所指的形象。

    不得不说,他们这幅做派成功影响了不少原本中立的人。

    最高会也得稍微顾及一下汹涌的“民意”,便把这项事务增添到了会议的议程中。

    于是,在三大战讨论完之后,林文之战,作为第四大战,登上了最高会的舞台。

    议程一开始,就由林亚泊、莫西利、于忠贤三人提出了罢免长山郡郡长林文的提案。

    在经过了激烈的争吵,在李龙兴,以李永盛为首的元老院,以盛怀轩为首的东州派,以及许多青年俊杰军官的反对下,这项提案没有通过。

    随后,由林亚泊、莫西利、于忠贤、成威、代表西南区最高统帅秦刚的特使、十一位帝国部长、以杨国忠为代表的国会集团提出,褫夺长山郡的节度权,军权,财政权。

    李龙兴一票否决了节度权提案。

    节度权拿不掉,另外双权提案也拿不了,等于一票把三个提案都废了。

    这虽然是皇权本份,但这个大团结的时候,李龙兴还是出给出一个解释的。

    他非常聪明地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说辞:“长山郡拥有四十多万成建制军队,拥有东风导弹、502溶解溶剂等多种先进武器,刚刚击败了拥有帝国最多常备军和最多后备军的州,可见其作战能力强悍。贸然夺走林文的节度权,可能导致不可控的后果。”

    “在这个帝国大团结的时刻,我认为应该谨慎行事,尽量将他团结在我们身周。”

    李永盛也随即发言。

    “我们是帝国的顶天梁柱,是帝国真正的大人物,我们要有宽广的气度,高尚的品质,这才是真正的帝国贵族该有的模样,我们包容、容忍小辈,主动团结他们,并不是懦弱,而是真正的力量。”

    “试问,当小孩哭闹,把他一脚狠狠地踢飞,能显示出你的力量吗?”

    “不会,那只显示出了你的暴虐和虚弱,我们是高尚的帝国,我们是高贵的帝国人,不是教皇国那帮未开化的野蛮人。”

    李永盛的发言极具感染力,配合他的手势、肢体动作和语言的激昂顿挫,犹如雷霆一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