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强,或许是最强的,但并没有和其他的超级巨星拉开档次的差距。防守到位了,照样能被摁住。

    这就是上半场给路易的感觉。

    开拓者没想到尼克斯有针对乔丹的一整套防守体系。

    下半场,开拓者变了下打法,不再单独围绕某个超巨来打开防守。

    乔丹、巴克利和被低估的泽维尔·麦克丹尼尔携手发力。

    这三大进攻手相互之间的球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却能共同打造出一条完整的进攻逻辑链。

    由于莱利的策略,开拓者堪称远投绝缘体,这是他唯一没有从路易身上学到的东西。

    乔巴麦之间可能会拖一些空间,但他们本身对空间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队友为他们创造特别好的机会就能出手。

    这种情况下,只要莱利愿意放低要求,开拓者的进攻可以打得极为简单。

    简单的进攻有哪些好处呢?

    稳定,失误少。

    这就是开拓者失误率低的原因。

    失误率这个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莱利对球队整体的要求是怎样的。

    乔丹被“法则”针对后,选择用传球破局。

    尼克斯喜欢包夹,这正好给了他串联队友的机会。

    尼克斯就粗暴得多,充分发挥内线优势,有机会就往篮下打,如果开拓者敢包夹,射手在外线也已就位。

    和莱利的橄榄球战术和“无上篮”原则接触久了,也就那样。

    比对抗,尼克斯不怕。

    不给上篮是个概念,如果遇到像尼克斯这样的莽夫,不顾一切地冲击篮筐,莱利的不上篮原则就形同虚设。因为他们不可能真的不给尼克斯上篮的机会。

    第三节,尼克斯的“法则”从乔丹扩散到巴克利的身上。

    虽然乔丹法则有不少是为外线核心量身定做的套路,但也有些特定情况下,对内线也管用的套路。

    比如巴克利正在遭遇到“当目标人物低位背打时,立刻三人包夹,一个顶,一个侧翼夹击,一个假装包夹,实则干扰和封锁传球路线”的防守。

    巴克利遇到的是坎普、尤因和威尔逊。

    又是三位防阵成员组成的防守小组。

    巴克利四分钟内失误五次,开拓者一度落后15分。

    尼克斯的球员不仅仅是防守很有侵略性,嘴皮子也是不饶人的。

    威尔逊、尤因、坎普都说得一嘴垃圾话,令乔丹大怒。

    那个时候,尼克斯的防守重心在巴克利的身上,对乔丹反而没有那么用心。等到乔丹连投连中连续拿下9分的时候,路易才大声提醒队员要注意乔丹的进攻。

    暂停结束后,尤因信心满满地要位。

    他在内线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没有谁比他更有把握将球放进篮筐。

    如果尼克斯为了防守巴克利需要动用三个人的话,那么开拓者想要防住尤因,也需要相同的人数。

    尤因不怕包夹。

    因为尼克斯的进攻体系高度现代化,路易总是会在主攻手身边安排一堆优质射手。

    此时,罗德曼被换下,坎普已经开发出罚球线位置的投篮,另外,外围的三名球员是克里斯·杰克逊、米勒和威尔逊。

    可以说,路易把罗德曼换下后,尼克斯场上几乎找不到拖进攻空间的球员。

    尤因之外,不是米勒和CJ这种致命投手,就是威尔逊这种具备突投结合的超级进攻手,亦或是坎普那样的超级终结者。

    尼克斯拥有联盟最强的射手团队——这话不夸张,放眼联盟,没有哪支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