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尽速将流贼的势头打下去,如此才能腾出手来,调动天下兵马,行全力围剿之势。

    年前的锦州大战,虽未能彻底一战而解决辽东军事,但也使奴贼损失极大,何况传言奴酋黄台吉更是经此一败,心力交瘁,呕血数升,怕是难以活过今年。

    因此,他估计年内鞑虏必定再无力进逼宁锦防线,辽东军事稍安,只要能在这段时间里再重创横行豫省之闯曹贼军,则天下形势或可就此逆转,也说不定。

    “忠忱,你麾下勇毅军乃天下精锐第一,前次辽战得胜鞑虏,便是借了勇毅军之威,此天下皆知。

    然手握如此强军,自然会遭人生妒,来日在君前搬弄是非,以谣言诋毁之事绝不会少,因此你更须时刻小心谨慎,既要行事不落人口实,又要牢记忠君爱民之正途,切不可自误前程啊。”

    张诚也知张福臻这一番话里的苦心,他完全在为自己设想,当下接言道:“张督教诲,忠忱定必牢记于心,片刻不敢或忘,但请张督放心,我忠君之心绝不会受外人所影响。

    不过……”

    张诚突地话锋一转,接着又道:“若是有人私心作祟,罔顾皇恩浩荡,为求一己之私利,而与流贼奴寇勾连,谋害忠臣良将,以饱私欲,以泄私怨,我张诚也绝不会放过了他。”

    他语气十分冰冷森寒,就连张福臻都为之一惊,只得温言劝抚道:“话虽如此,可国有国法,凡事还要报于朝廷,请朝臣议处,请皇上定夺才是。”

    张福臻满眼殷切地看着张诚,又道:“遇事,切勿擅自定夺,尤以予取予夺之生杀大事,当速报朝廷,请皇上定夺,如此才不会落人口实。”

    永宁伯看他说得诚恳,也是颇为感动,便应道:“张督宽心,张诚省得。”

    张福臻沉吟半晌,才又说道:“忠忱,我就要前往京师了,临行,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诚见他如此,不由得有些愕然,道:“张督有话,但讲无妨。”

    张福臻双眼深情地望着张诚,语气也是十分郑重地说道:“忠忱,你忠义为国,我是知道的,只是,有些事情,是否越权,作得过了一些啊?”

    张诚闻言后沉默了一会,才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很多人眼中,看我张诚都是嚣张跋扈至极,只是,我不如此,勇毅军又何以成为强军?

    北路之地又何以成为世外桃源?

    张督,这些种种你都是知道的,有时我张诚做事,但只退缩一步,就有人紧逼二步,让你今日成就的一切成果,全都化为乌有。”

    他又道:“便以张督之威,在宣大地方实心任事,又有多少人在背后为了点蝇头小利,一己之私,而行敷衍之事,更有甚者,还会到朝中散布谣言诋毁。

    张督,你涵养够好,但我却是忍不得的!”

    “唉。”

    张福臻闻言沉默良久,叹息一声,才道:“是啊,许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啊。”

    他又低吟道:“这些事谈来让人头疼,老夫还是专心政事,为国略尽绵力吧!”

    “张督在镇城可还盘桓几日否?”

    面对张诚的发问,张福臻笑着摇手说道:“不了,朝廷催逼也急,若非为了候你,本督此刻怕是都已到京师啦。”

    张诚亦知他不会久在镇城,便也不再强制挽留,只言明日便派出一队羽林骑,护卫他离宣府返回京师。

    …………

    第二日,张诚陪着张福臻简单吃了早餐,辰时,便送他出了昌平门南关外,张福臻不让张诚再远送,只在自己标营数十精骑的护卫下,向着京师方向而去。

    永宁伯也未急于返回镇城,而是领着老将郭英贤,参谋王元景,书办刘承祖等人,在张明远的护卫下径往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