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抓捕通奴卖国奸商的时机,将一部分与奸商勾连紧密的旧势力除掉,以此雷霆万钧之力,震慑住剩余的宣大旧派军门势力,达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平衡。

    这才是张诚想要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毕竟,勇毅军虽已是大明第一强军,但其两大究极对手流寇与虏贼,如今可都在蓬勃发展,张诚可不想自己这边陷于混乱,而因此失去未来争霸天下的实力。

    所以在他的既定方略里,除了夺取并控制张家口,借机铲除赖氏兄弟,进而控制上西路和中路之外,对余下的几路分守参将,他并不想赶尽杀绝。

    因为,一旦他真的这么做了,不只是宣大三镇的旧派军门势力,会成为他的死敌,就连朝廷上的各位阁老重臣,以及当今崇祯皇帝都不会放过他。

    张诚倒是不怕脱离出体制外,自行发展,以他现有的实力,强行割据宣大一半以上的土地,自成一方势力,也不是不可能。

    但若是真的那样做了,就等于同时失去体制给其输血的渠道,虽然这种输血对于勇毅军来说,微不足道,但总也是聊胜于无。

    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一旦真的自立为王,那便会因此而失去大义的名分,虽然这个大义名分只是一件表面光鲜的外衣,其实际上并不能给张诚带来肉眼可见的好处。

    但它却是一面旗帜,而张诚举着这面大旗,更能号召天下人!

    张诚可不想自己成为后世史书中的叛贼,又或者是贰臣,所以这面代表着正统皇朝大义名分的旗帜,张诚注定要扛到最后。

    既然这面代表着大义名分的旗帜,张诚不打算丢弃,那么便不可在宣大地方上杀戮过重,因此除了将赖氏家族连根拔起之外,余者各官各将,自然不会受到大的波及。

    早在张家口锄奸行动开始前,张诚就已经与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杨天福有书信往复。

    而为了进一步拉拢杨天福,张诚更是以他的二夫人杨丽英祖籍豫北,在宣府本地没有亲戚可以依靠为由,提出有意让自己二夫人认杨天福为义兄的想法。

    彼时,张诚也已经晋升宣府副总兵,正处于事业如日中天般的上升期间,杨天福又怎会拒绝他主动伸过来的橄榄枝呢?

    就这样,杨天福化身一变,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永宁伯张诚的便宜大舅哥,如此一来,赖天寿是杨天福的三姐夫,而永宁伯张诚又是他杨天福的干妹夫。

    现在,两边都是杨天福的亲戚,他要帮哪一边,可就得好好仔细斟酌一番了。

    其实杨天福内心中的想法,与下西路参将黎建萼一般无二,虽然那赖天寿是自家的亲姐夫,但在生死抉择面前,亲戚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张诚只是写了几封书信,一番好言安抚之下,杨天福这个便宜大舅哥就顺坡下驴,在顺盛川东城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了。

    当然,永宁伯张诚也对杨天福做出了承诺,赖天寿固然必死无疑,但作为赖天寿正妻的杨家三姐,连同他的亲生儿女却是可以活下来。

    既然自家亲姐姐和亲外甥没有生命危险,杨天福自然也就没有了拼命的理由。

    其实,就算张诚不留杨家三姐及其子女的性命,杨天福也未必敢于率军找张诚拼命,不过这就是张诚大气之处,他永远不会把事情做绝。

    正所谓“生死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

    三月十七日,大明勇毅军青龙、白虎两营各部战士,分别出现在榆次、清源、徐沟、太谷、平遥、介休等县城外,大军浩荡,威风凛凛,甲械森严。

    辰时初,介休县城,范府大院。

    几进几出的庞大院落群,也没了往日森严的规矩,人来人往,显得嘈杂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